密显
当今交通异常方便,世界各国、皆可来往,文化交流亦极自由,而且正处于知识爆炸时代,古时所认为艰难者如今都变成容易,过去所难于理解者,今皆迎刃而解,至于显密之隔阂,道理之矛盾,大多数皆不成问题了,也可以说,现在弘扬佛法,比从前容易得多。所难者,就怕自己的知识水平跟不上时代潮流,我就有这种感觉,首先自己荒废多年,既不知新,又不温故,而身老多病,精神不佳,只求小乐位,不求多闻达,因此写作生疏,賸抄费力,今写此文,为令各别存在问题,再弄清楚,不得不忘其老病,将平日所思维的和供人讨论的写出供大家参考,随意随写,不讲文法。
显密之疑,首先是即身成佛与三大阿僧祇劫成佛的问题:
显教说三大阿僧祇劫成佛。言之凿凿有据,非常具体,但小乘和初级大乘经典是这样强调的,若大乘圆教则不十分强调,华严经说于念念中有无量诸佛成等正觉,禅宗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见性只在一刹那间,比密宗更快。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心领神会,融会贯通,不能死于句下。长中有短,短中有长,总之,都能成佛就是了。小乘人对佛的看法不若大乘说得那麽玄,也不过同于阿罗汉,或者比阿罗汉再高明些,而阿罗汉即身成就的相当多,有的经过佛一指点,立即证果的,这不是长中有短吗?即身成佛和见性成佛时间虽然很短,有参禅毕生而不开悟的,有修密终身而未成佛的,这是短中之长,岂可一概而论?达摩祖师于《破相论》中解释三大阿僧祇劫为贪嗔痴,就是说,断了贪心,圆满第一阿僧祇劫,断了嗔心和痴心,圆满第二、第三阿僧祇劫。如此说来,三祇只在一生圆成。其原因乃是本乎佛教念劫圆融的元理,也是怕人自囿于三祇之说而坐失大利。印度佛教,由小乘而大乘,由中观而唯识,由显教而密教,总是不断推陈出新的。禅宗前几代祖师由迦叶到优婆掬多都讲成阿罗汉,后来才渐渐讲成佛,西藏克主杰大师所作《密宗道次第》也有类似的记载。我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悟」,就等于成佛了(要大彻大悟)。所以《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将毘卢遮那之成佛说为「妙悟皆满」。
又有人喜欢在悟后修不修和成佛有没有三十二相上,争论不休,(现在大多数人已经解决,都成为过去的事了。)这虽然可以研究,看来也不是什麽重大问题。悟后之修,不同于有为之修,一切任运随缘,因为知见变了,日常生活皆随其佛之知见而转,六祖说:「菩提自性,本来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如此则搬柴运水,迎宾待客,无不是道,都等于在修,也是修即无修了,他整日都在真如境界中,还成什麽问题呢?
相好有无的问题也是这样,有相好是佛,无相好也是佛,问题在于明心见性没有,金刚经对这问题也是无可无不可的,既不应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又于法不说断灭相。成佛主要是证法身,法身是根本,但得本,不愁末嘛!释迦世尊是贤劫第四佛,乃应劫而生,不能不现三十二相,但不现此相,而已成佛的相当的多,维摩诘居士还是一位古佛,严格地说,释迦牟尼也不是今佛,他于法华经中自述,尘点劫前久已成佛了。如果您现在已经明心见性了,虽然没有三十二相,到您应劫而成佛时自会相好具足的,这在佛说来不是大问题。日本弘法大师是修唐密而即身成佛的,曾在天皇面前现过三次毘卢遮那身,西藏这种记载就更多了。三十二相或八相成道乃印度宗教传统说法,释尊在彼成道,必须俯顺该统,方能便于传教,印度于佛在世时有外道六师,各立一教,只有尼乾子所创的耆那至今还存在于印度,而且信徒不少,他们的经典中也记载其初祖是八相成道的,说的与释尊八相成道一模一样。
还有说:「见性成佛是素法身。」法身无相,有什麽荤素之分?六祖说:「法身报身及化身,三身本来是一身,若向性中能自见,即是成佛菩提因。」密宗说:「人的自性明体,法尔具足三身:体性空是法身,自性明是报身,大悲周徧是化身。」这都是以法身为主而阐明三即一,一即三之义。其实呢,我们说多了,也不适用,只要能见性,能即身成佛就够了,如不能即身成佛,能中阴成佛也不错,就这一点也是非常难得的。密宗不是不修三身,他很讲究实际,集资忏罪,修四加行,修生圆次第,都是为了现证三身,这些都得依上师传授,密宗最讲血统关係(这是用此来形容法脉传统)你得的佛法要从初祖传到您的上师,中间没断传承,这就等于血统没断,修起来才有加持,其加持力之传送者就是你眼前的上师,上师还会告诉你一要发菩提心才是有的放矢,二要告诉你修法要用什麽「见」,或中观见,或唯识见、或俱生智见、或自然智见,修起来便有主导思想。至于修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则须随时教授。有了见,才承认即身成佛之可能而产生信心。我们宁玛派心髓,在西藏叫做「光明金刚藏乘」,以自然智见而修澈却脱噶,非常殊胜,我师兄根造上师亲得甲色上师的真传,非常任运自然,这种大法,易修而难得,若不是有人指导和帮助,法的名字也听不到,现在不成问题,大家早已知道了。无垢光大师说,光明金刚藏乘以利根为主,然利根中亦有上中下三品:上品三年能成,中品五年,下品七年。(指专修而言)这不过举其大略,我以为终其身能修成已经很满足了。
客有问于我曰:本人修淨土法门,认为此法,乃诸佛成始成终之大法,上至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以普贤行愿者,善财童子参到普贤菩萨已经位齐等觉,最后还要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下及逆恶凡夫亦可得遇其中,如观无量寿佛经记载,五逆十恶的凡夫命终将堕地狱,遇善知识教以念佛,乃至十念即得往生。淨土法门有这样殊胜,修密宗人应该怎样解释呢?
我答曰:极乐淨土,阿弥陀佛大愿之殊胜,不但为释尊亲口所说,并为十方诸佛之所赞歎,其殊胜之特点,为他方佛土之所无,试言其大略:能受逆恶凡夫为其他淨土所无,此其一。生彼国已,众苦之名亦不得闻,此其二。生彼国己,受用无量,所愿皆满,此其三。生即不退、直至成佛,此其四。彼土衆生,欲往他方淨土供佛闻法,随愿得往,此其五。生彼土已,速证无生法忍,随愿往生十方世界,度诸众生,此其六。斯乃简录藏文弥陀灌顶仪轨之开示。对于弥陀淨土之认识,较之汉地有过之,无不及。然子但知其一,未知其二也。此等赞歎,不等于说等觉菩萨必须生极乐世界以后,方能成佛。当然啦,极乐世界之殊胜,弥陀世尊之大愿,多为诸大菩萨所嚮往,所以龙树,天亲二圣者均有发愿赞歎之文,但即以此等而断定等觉菩萨不生极乐,不得究竟者,斯则言过其实。须知淨土一法,为一切法门之不可或缺,如轮船之救生艇,飞机之降落伞,虽不必长用,而不可不长备,菩萨之发愿往生亦復如是。在西藏所有密法中,均须具有颇瓦法(往生法)为之准备,万一大法未修成功而寿命将尽者,可用此法,转生极乐淨土,此有备无患也。您若见此,必然又以为修密宗的也得往生极乐以后才能即身成佛了,如此,则一切修持法门,皆同虚设,唯此念佛往生,方是真实,有是理乎?当然,有专弥陀以为本尊的,不但命终得生极乐,现生将成为阿弥陀佛,则更殊胜了。
又有客来问曰:学人平素喜看密部藏经,见其灵异功德,心甚慕之,想虔诵一咒,以求成就,后闻凡持诸咒,必须灌顶,求师传授,否则属于盗法,非但不成,而又获罪,因此望洋兴歎,不敢持诵,请问不经师传,可以诵某咒否?
余曰:善哉问也,我于少年,也有此问题,所以才学密宗。严格说来,密宗都不许盗法,那是指整部仪轨言,至于持一二个咒子,若无人传授,自己在佛前念三遍,如在佛前自受八关斋及菩萨戒然,这也等于传了,不能算盗法。对密咒生信心乃夙世与密宗有缘,比那些毁谤密宗者不可同日而语,您若因念一个咒子而获罪,难道毁谤密宗的人反而有功德?不过念咒不经人教,往往咒音弄不准,虽有英文为之注音,读起来又不自然,于是你边念咒,边生疑,很不舒服。心尚不安,何来感应?
其次你阅密经,羡慕神通感应,以好奇心而修密咒,开始几天,很有兴趣,日子稍久,便觉冷淡,反而生厌,不欲持诵,此时坚持勉念下去,不免鼓努为力,毫无乐趣,神经产生紧张,则有不正常现象出生,这不是咒的毛病,是你心不平静所致。善持咒者宜不着相,既想得感应,得神通,又不那麽迫切希望,而又坚持念下去,这样,自有轻安快乐产生,觉得即使不得神通,这种安乐也是好的,如此,才能念得长久,而渐至于忘其能所,寂尔入定,斯时本尊即我,我即本尊,一切悉地,皆在其中矣。
不过儘可能少念威勐之咒,可择文本尊或佛母咒念之,必有利益。昔日有一喇嘛上师说:「汉人传说的剑术飞行家,多是盗窃藏密中的光佛母(摩利支天)咒,而修成的。」如果真是这样,正好说明盗法不但没罪,还能修得成。剑仙也讲传授,也许他念的摩利支天是一代代传下来的。(道家称摩利支天为斗母)再说即使是盗法,就在大藏经中去盗,又是中文,多少方便,何必捨易就难,捨近求远呢?别分别这些事啦;米友仁说:「寄言好事但赏佳,俗说纷纷那有是。」
问曰:老师所说咒音不准,我又想起来了,听说咒音念不准也不得感应,是不是如此呢?
答曰:按密宗规矩确是这样,而且此说出于《妙臂菩萨所问经》但事实上却又不尽然。西藏这种事例很多,阿底侠尊者在西藏传教时,因为生了病,就叫弟子为他念一种陀罗尼,念了几天,阿底侠尊者道:「奇怪呀!咒音相当的不对,病却完全好啦。」我们中国传说有一个念六字大明咒,错将吽字读成牛字,居然感应很大,后来被人纠正过来,音是读准了,感应却没有了,再恢復牛字,感应又来了,所以说:「唵嘛呢叭𡄣吽,石头子棒棒硬;唵嘛呢叭𡄣牛,石头子变麵球。」(因为这人穷得没饭吃,煮石子吃,边煮边念,石子被煮成软酥酥的,可当麵吃。)
再说咒音如何算准确,很难得其标准,我们尽量念对就是,仅能求其大致不差,若如佛在世那样恐怕办不到了,而且印度的读法也不统一,传到中国,方言字音也相当複杂,日本再一变音,早已不成体统,我觉得蒙古喇嘛的读法,符合梵音之处很多,但读不准的也有灵验,一言以蔽之曰:「心诚则灵。」密宗行者,观一切声响都是咒音,显教也说,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只要你心中有「胜解」,其他都是次要的。
翌日,又有一居士前来问曰:昨日,听我朋友说,老师解答问题,不但乾脆,而且透彻,又非常中肯,所以我也来请问一个问题:请问我们光靠持咒能得成就否?我说,昔日有一老太婆,是一位大禅师的皈依弟子,她在用功时常遇到一些境界,就去问禅师,禅师总是说「随他去,莫管他。」这老太婆误以为师父叫她念这句话了,于是每天持诵这句话,一天,一边念,一边烧饭,念到精神集中,忘记自己在烧饭,忽然米汤冲出锅外,赶快去掀锅盖,忽然大悟道:「峨!原来饭是米作成的。」我们且先不必研究这句话语的含义,单说她念的那句话,既不是经,又不是咒,尚且可以开悟,你念咒,焉有不成之理?
可是我听另外一个朋友说,「光念咒是语成就,还有身和意没得成就呢!」我道:你那朋友,想必定是学密宗的,话说得很内行,若依密宗有系统修法,要修生起,圆满二种次第。念咒是生起次第,另外还得修气脉明点,那是圆满次第,更重要的是修大手印定,这才是齐修身口意三业。不过我在注巴仁波且那里学过普巴金刚,光有生起次第,并无圆满次第,然而这个法若是修成,威力无比,西藏人都知道的。
你要知道,身口意三业,也有互相联繫,不可分割的一面:没有身,那有口?心不生,语安出?故莫看念咒只是口业,实带动身意,也可以说是为身意所使用,咒念熟了,精神必集中,身体也随之起变化,此一即三,三即一之理,不可不知,总之,功到自然成也。
日本古时候有一人念孔雀王经,身体能腾空飞行,这是口业带动身业成就。我国古时候,天台山高明寺一老僧名澍庵,持大悲咒三年而得他心通,别人肚子里的知识他能诵得出,讲得出,并能运用自如,这是口业之功而带动意业成就。清朝的时候,朝庭派赵尔丰元帅去镇压藏族人民,沿路杀人不少,道经西康省德格县时,照例摆上棹案坐在当中要审案了,这时该县萨迦寺有一位普通喇嘛,(经常在大威德殿负责念大威德经,数目早已念满。)听说赵元帅来了,不敢怠慢,拿了一分哈哒前去行礼,赵尔丰遥看对面来的喇嘛,头上长了两隻牛角(大威德亦名牛首金刚)已经惊奇不已,等到喇嘛来到跟前,献上哈哒,磕了第一个头,棹子腿就断了一根,赵尔丰赶快招呼,「别磕了,别磕了!」然后请喇嘛和他并肩而坐,共同理事,没杀人就走了,盖他已经嚐到大威德的味道了。你别小看念咒和修仪轨,以及念什麽密经,成功起来,是相当惊人的。语业成功,三业均起变化,当然啦,若能齐修三业而成圆满佛果,那就更殊胜了。
问:闻老师开解,顿开茅塞,敢问持咒有什麽方法否?
答:种种方法,皆为使心皈一,所以有瑜伽念诵法,藏密不重手印,而重观想,但那种观想之细緻,难于成功,东密手印观想都要,观想比较简单,但结印念诵,也是很苦的。所以有观想头痛,结印手痛之叹。其实呢,方法虽如此,也不必被他拘住,西藏喇嘛修法时,也不是那麽认真,督噶活佛教人边念咒,边耳闻,也同持名念佛一样。我于工厂作烫工时,边烫衣,边持咒,默念十声数个「一」字,再念十声数个「二」字,如是念了几十万声莲师咒,心中记得清清楚楚,但不能念长咒,也只能作有规律的事,不能作杂事,这也是一个方法。还有,每天日课定多少遍,自管照念下去,妄想纷飞也好,有口无心也好,都不要管他,咒子念熟了,放出去的,自会渐渐收回,而变成历历分明,渐至于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此时最易悟妙理,开智慧也。然经教中列五种念法: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默念,散念。集体念诵多用大声,独自念,开始亦可用大声,一能压住妄想,二能令闻者生福。总用大声则气微了,便改用小声,小声久之仍觉费力,便形成金刚念,谓嘴唇微动,声音只能自闻,别人听不到,如是越念越定,越念越细,则感觉金刚念也太麻烦,于是便形成默念。散念是不拘仪式,不定课数,随时随地自由而念,这是有一种人没时间定课,只好这样念,念得相应了,功德一样大。昔阿底尊者有一弟子喜欢修定,而且自以为很有功夫;另一名弟子比较笨,只会承事上师,负责为师父打酥油茶,一边工作,一边不断念四皈依,那个修定的弟子,常在师父面前陈述自己的定境,阿底尊者说:你的定功,比那个打酥油茶的差得远。这也是「散念」而得成就之一证。总之,佛法是圆融无碍的,不能说得太死,自己看情况就是。
客又欲请问坐禅炼工的道理,我说这里面的学问很多,要领并不複杂,以澄滤身心为主,开始浊气下降,清气上升,久之能除诸病,然佛门打坐,不是为炼气功而设,佛与其弟子之所以会入定,是坐在那里思维苦空无常之理而精神集中,才形成入定的,其目的无非使人开悟。声闻悟无我,禅宗悟父母未生前,是心功不是气功。然宗门对此不大重视,六祖说:道由心悟,岂在坐耶?」而又不十分否定,有一生坐破七个蒲团而开悟者,怡山然禅师是也。还是那句话,佛法是圆融无碍的,不能说得太死。关于这个问题,有许多话可以讨论,今天晚了,留待下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