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 噶千仁波切法會相片集

« of 3 »

8月16日 噶千仁波切法會相片集

« of 2 »

8月17日 噶千仁波切法會開示

時間:2019年8月17日上午

香港法會地點:香港全灣悅萊酒店

授課上師:噶千仁波切

翻譯:張昆晟

當千里外的香港法會現場大眾還在紛紛入座時,仁波切已在台灣法會會場外搭衣完畢、準備就緒,拄著柺杖靠著牆,持續轉動轉經輪,並帶領周圍義工,不間斷的繼續念誦〈彌陀心咒〉。

上午10:15,仁波切步入會場,首先走向直播攝影機,向香港端的會眾合掌打招呼,並靠近螢幕,詳細端詳遠端「天涯共此時」的法友,隨後向佛像三寶頂禮後陞法座,香港端的法友們也紛紛跪拜頂禮,也有會眾走到會場中間紅毯走道上,高舉哈達向仁波切致敬。

念誦完「皈依發心」後,網路有片刻延遲,仁波切高舉念珠,帶領大家一同念誦〈彌陀心咒〉,網路恢復後,仁波切帶領會眾,重新從第一頁第一行修起,讓眾人感受到仁波切對修法的謹慎細緻。

在「四無量心」及觀修本尊、自觀為大悲觀音、並觀想心間放出無量物供養後,進入七支供養及持誦〈彌陀心咒〉環節,在持誦兩串念珠後,仁波切開始今天的開示:

■往生四因

接下來請諸位不間斷持誦咒語,由於「往生四因」是〈極樂願文〉精華所在,因此我會在此堂課中簡短介紹,期間請大家不要中斷持誦。

第一因:明觀資糧田

所謂「資糧田」,是用以累積資糧、獲得福德的對境,也就是當我們憶念、觀想佛身、語念誦咒語,心中觀修慈心與悲心,由了知慈心、悲心的重要,而在內心相續可累積資糧、獲得福德,因此稱此對境為「資糧田」,是我們獲得福德、累積資糧之所依。

由於我們瞭解極樂世界的功德利益,因此當我們見到極樂世界形象,例如唐卡、布畫、塑像時,就心生皈依想,想著「應當皈依三寶」,透過此方式因而獲得福德,因此稱為「福德的所依」,並在心中憶念佛語和佛身,以此獲得功德,因此稱為資糧田。

明觀法照等資糧田時,內心專注於淨土莊嚴,在此當中又分為「所淨化的對象」與「能清淨的方便」等方法:

  1. 所清淨的對象:

要考量到內心對本尊身像的作意,當我們心觀本尊身像,應當張開雙眼,內心對本尊身像的作意。

箇中道理是:一般當我們憶念所處環境,例如城鎮、國家等時,會有很強烈的實有執著,著相執著,因此產生貪嗔,這樣憶念如同習氣一般,根深柢固在我們心中留存。如同攝影拍照後,之後可以透過照片反覆憶念當時情景,這憶念就猶如習氣一般,深深印在心中,當你看到照片就反覆回到此場景。

面對如同相片一般的輪迴,能獲得的無非是貪嗔,在輪迴中遇到親愛對象而產生貪心,遇到反感怨敵產生排斥與嗔心,如此在輪迴中能獲得到的,無非貪嗔癡等許多煩惱,而這些煩惱就是未來投生於三惡道之因。

  1. 能清淨的方便:

我們可以藉由「觀想佛身」來轉化輪迴習氣,譬如觀想巨大彌陀身像,周邊有無數比丘眷屬,這佛身與淨土莊嚴如同彩虹、夢境般無實質性,反覆照看,能逐漸輕而易舉地生起佛身和淨土的莊嚴,透過憶念佛身和淨土做為法門,在內心生起慈心、悲心、虔誠和恭敬心,由此逐漸忘卻輪迴習氣。

這如同照鏡子一樣,鏡中影像就如同鏡前人一般,同樣道理,我們以本尊身像和資糧田做為對境,能憶念、啟發、映照的就是慈心、悲心、虔誠心及信心功德,因此憶念佛身莊嚴極為重要,在其中我們應當觀想清楚佛身,本質如彩虹般的無有實質,也要觀想大大小小佛身遍滿虛空、如同雲朵一般降下雨露,這就是我們說「如同彩虹般的報身」,可以隨處應化,以此淨化輪迴習氣,因此我們觀想資糧田時,應當看著法照,內心作觀。

對此有些人會心生懷疑,覺得觀想是一種無中生有的創造,其實這一切佛的自性是本來存在,只是我們見不到,並不是無中生有。所謂「佛」是指「法報化三身本體」,其中法身如同虛空,報身如同彩虹,二身無有差別,法身確實存在,而報身和化身則是會展現的。如同海洋、虛空般的法身;會現起如同彩虹般、五種決定的報身;這種報身隨處應現者,就是化身,是遍在一切處的。

■超越二取相,即見「有情皆本尊」

因此當我們祈請諸佛時,主要是祈請報身。例如觀音自性就是具足遍一切處的慈心、悲心,這種慈心、悲心是諸佛同具、化現為大大小小的各種形象、包括大者如須彌山,小如芥菜子一般微小等;由報身又會化現普遍饒益六道眾生的化身,如同從雲中會降雨一般,如同雨露一般的化身就能隨處應現。

譬如人道就現出化現為人的佛陀身像。化身和報身是出於佛陀剎土中,示現出讓眾生能見到的形象。回到「報身」,來說明五種決定:

一,處所決定:如同虛空之唯一法界,

二,時間決定:恆時轉動法輪,轉法輪無有間斷。

三,導師決定:說法者為唯一導師金剛持,他是不生不死,無有遷變。

四,教法決定:報身剎土中宣說者,唯一為大乘教法。

五,眷屬決定:報身剎土中,大眾眷屬皆為菩提薩埵,也就是了悟諸法真諦、見到法性的大菩薩眾。

實際上,所謂報身功德,主要為真正照見「心無二取執著」。現在我們是以「能取和所取」執著來看待世界,但報身境界當中沒有「所取與能取」,二取相消融時,這就是真實見地。

一位通達真實見地的行者,會瞭解雖然物質的身體上眾生不同,但在心的本性上是相同的,如同不同地方儲存的水,其本質是相同的;不同眾生因為業力差別而各自感受痛苦或快樂,但這都是暫時因業而顯現的情景,實際上內心本質是相同的。

瞭解到究竟本性是超越二取相,就能瞭解眼前一切所見、能交流之有情,就是淨土當中男女本尊之自性。如此瞭解超越執著的安樂,報身剎土的意義就是如此。

歸納而言,真實意義就是:「菩提心的自相,就是清淨佛果。」

■沒有我執,即見「如夢淨土」

關於這一點,我們從「如夢」這一點來認識剎土,報身剎土如同夢境,我們如何看待夢境?一般人會認為夢境是虛假的,日常生活則是親身可經驗,是真實的。但這樣區別是非常大錯誤,我們之所以認為日常生活是真實、身體是實在,這種僵化固執態度來自於業力習氣,由於對身體的業力習氣太過強烈,因此會認為身體是實有、白天是真實、夜晚是虛假,這其實是是非常大的錯誤。

淨土與夢的差異,完全是「我執」,有我執就造就六道,沒有我執則可看到清淨剎土,夢境本身也可分為清淨或不清淨,差別就在於我執。

一般來說,我們將「並不存在的自我」執著為存在,因此我執就產生,由於我執就會產生相繼而來的恐懼感以及六道相。現在若能瞭解:心的本身因我執的有無,而產生清淨與不清淨差別,在不清淨情況下,看到不清淨顯現,就會區分為「自己」和「他人」的二元對立。菩薩的功德何在?在於不以二取相來看待這一切顯現,因此他們能真正通達無二性,展現出的任何顯現,對他們而言都是無礙的。

就如同今天有個人若有慈心、悲心的功德,就左右逢源有很多朋友,若內心充滿嫉妒嗔心,就會常常感到恐懼、遇到盜賊搶匪,此等類似情況,代表一個人的嗔心有無,會展現為外在環境的境界相。

從此下手,瞭解到底清淨與否?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是否帶著我執。如此一來,就不會再執著白天生命為真實可體驗、夜晚夢境為虛假等。

如此一來,也就會真正對菩薩、淨土真正產生信心,真正瞭解到若總是抱持我執,則一定會投生六道;若對淨土菩薩等清淨相、無二取的實相產生信心的話,則能見到清淨剎土,如此一來,這就是真正對資糧田之認識。以上是往生四因當中的「明觀資糧田」。

第二因,積資淨障

再來是往生正因:「累積資糧」及「清淨罪障」。

事實上,一切實修法都在做累積資糧和清淨罪障,因此凡是實修一定涉及這兩點,

但如何做呢?

1.以信心和悲心,種兩種福田

透過「向上福田」──諸佛──產生信心;以及「向下福田」──六道有情──產生悲心,以信心和悲心來去除二取執著,將二取心完全破壞後,來累積資糧、清淨罪障。

對於這點我們應當善加思維:當一個人具有慈心悲心時,自然吝嗇心將不會滋長,如同母親對待獨子一般看待眾生,因此自然對眾生就會有很大耐心,因而能夠修持安忍。

2.以淨除我執,讓罪障從根斬斷

當我們說「清淨罪障」的「罪障」時,所要清淨的「罪障」就是我執。以這些方式來淨化我執。

以七支供養對諸佛、三寶等「向上福田」培養信心,當然也有更廣的修持方式,此儀軌中是屬於較略的修法;還有透過對六度波羅蜜多,對六道等「向下福田」培養悲心,進行布施、持戒、安忍、精進、禪定、智慧等修持──當我們以此不斷培養信心和悲心,還包括不放逸、正知正念等功德,就能做到「悲心」與「智慧」結合。

如何具足悲心?要先曉得悲心功德所在,以悲心的實修來來啟發智慧,以此瞭解到「悲」與「空」雙運。所謂「悲空雙運」,是說心本質為空,但暫時上我們將本來為空的真諦看為二元對立:能取所取的執著相。在此二取執著相上,生出自我概念,又由於自我概念極為強化、堅固之故,所以產生蓋障。這就是我們需要去除、淨化的對象。

■未證「無二性」前,都要積資淨障

當我們不斷淨化二元對立的相,而去除「自我存在」的這種概念時,「自他之間的分別」就會因此去除,對於不存在的事物,能真正直觀它不存在,真正確實了知到「自我」不存在時,才能真正通達空性。

但還未了知「諸法本性為無二性」之前,都要努力去累積資糧、清淨罪障。我們要發起廣大悲心,希望世界具足幸福與安樂,在尚未了悟前都要不斷去做。所要累積的資糧就是慈心、悲心的資糧,所要淨化的罪障就是我執過失。

我們可以透過七支淨供來達到這一點,短的儀軌中會有短的七支,廣軌也有廣的七支淨供,以七支淨供來修持六度波羅蜜多,本身就含攝六度一切道理,以此來破壞我執、獲得慈心、悲心的資糧。

往昔我等的世尊在學道位中,在不清淨的五百次投生及五百次清淨投生中,所作者都是在示現累積資糧、清淨罪障的功夫,不斷修持安忍等六度,於是成為此時代的教法教主,我們稱他為本師釋迦牟尼。其實他的功德從何而來?就來自於慈心、悲心乃至於菩提心的功德。

(仁波切帶領大眾繼續念誦〈彌陀心咒〉。)


心意無別 相契祈加持(上)
噶千仁波切教授:關於超渡
■時間:2019年8月17日下午三點到五點
■香港法會地點:荃灣悅來酒店
■中文翻譯:張昆晟
■法本下載處:「所焚乃是煩惱」淨障法 http://bit.ly/2ZdAjhU
由於此次香港情況,噶千仁波切首度跨海、在台主法、帶領香港億次彌陀持頌法會。
雖然以直播方式分處兩地,但仁波切仍衝刺似地,以剛下飛機還沒有時間休養、且即將帶領文殊閻魔敵大修閉關的高壽孱弱身軀,密集而完整的,持續講授著彌陀教法,而香港法會主辦方也繼續收集各方傳回的祈福、超渡名單,希望能此共修之力,為人心帶來平安。
仁波切首先以此法本,為眾祈福,在書寫著「六道眾生」的牌位前,仁波切不斷地禪修,觀想將心命咒光,配合彌陀心咒及無量壽佛心咒,仁波切手持寶瓶,觀想給予眾生智慧妙甘露灌頂,清淨六道習氣障,及化解自他違緣障礙。
如同儀軌上所寫的上師相應四句:「至誠祈請珍貴上師尊,悲切呼求大恩之法尊!眾福薄者除您無可依,心意無別相契其加持」。
在此時空環境下,大眾分外認真投入的為自他關懷之人祈福,連台灣端都能感受到這份顫顫微微、風雨間祈求護佑的精進認真,兩天多法會的溫馨氣氛,也轉為大考前衝刺般的傾力投入。
在超渡環節開始前,仁波切特別增加開示說,有些人會認為,在家人不應該唸誦超渡儀軌。
仁波切接著解釋說,但實際上這是相對較為愚痴的說法,因為要修淨化與超渡儀軌,必須要有的是僧伽,但廣義僧伽,其實就是領受皈依戒、心中具有慈心悲心者,就能成為僧伽。
因此,只要領受過皈依戒,也有慈心悲心,就是屬於僧伽的一份子,領受皈依戒後,我們多多少少都具備慈愛心、慈悲心,有人對自己極為珍愛重視的父母、上師,也都會表現出慈心與悲心,這些都是有的。
當然前述慈心悲心也是有廣狹分別,很多是極為狹隘、微弱的慈心悲心,侷限於周邊慈悲的話,仍具有副作用,某種程度有害。
佛世尊以其方便善巧,讓我們瞭解如何轉化小愛為大愛,如果愛能不斷從小處增大,那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例如,國與國之間的問題,可以用愛化解等,只要具體有之前所述的三種力量:思維力、如來力、以及法界力等,就能產生佛陀力,就能產生淨罪力量、就能有淨化效果。
這樣祈福超渡時,很重要的就是一定要具備四位僧伽,人不一定要特別多,但一定要四位或以上,具有皈依戒、並發起慈悲心的行者,就能以此法,為自他帶來廣大福德的。
因此只要有四位以上就可進行,任何宗派都可使用此簡便的儀軌,來饒益許多眾生。
由於此儀軌如此重要,因此在網路上提供大家下載,這非常重要,希望大家將來都能善加運用,這確實是能夠幫助到自他有情眾生的。
譬如說我們希望有情往生淨土,需要有福德,要有福德就必須要有利他心,特別是要使三惡道有情脫離三惡道苦,更需要利他心。
這所謂「利他心」的起源,如同前面反覆叮嚀的,需要「慈無量心」下手、培養,以此動機來修持儀軌淨化儀軌。
如此一來,則任何符合條件的法友,都可以使用此儀軌來做淨罪修法。希望大家善為利用此儀軌,為自他利他積福。
由事業金剛代表亡者親屬頂禮後,由上師引領出離六道,亡者剎那轉為清淨本尊身,舉寶瓶,為亡者舉行智慧甘露灌頂,淨化身語意蓋障,並以子音母音心咒淨化亡者罪業。
香港法會擔任事業金剛的法友,此時高舉白色超渡牌位,仁波切則以色聲香味觸中之跋聲,供養並加持亡者當下解脫六受之耽著。
同時供養給中陰眾生,祈願其能遇到圓滿處所、友伴、受用飲食等而悠然歡快,並如實了知其已身處中陰,確認妄相而隨念上師三寶。
之後,仁波切高舉有彌陀淨土之孔雀翎寶瓶,引導亡者於憶念時瞬間清淨惡業蓋障,確定前往極樂世界或蓮花光等殊勝剎土。
最後,仁波切舉起象徵智慧之燭光,並以有六道種子字的牌位引領,最後以此燭火焚燒亡者牌位,觀想將眾生引領至極樂善趣。
最後大眾共翻回到彌陀法本的《極樂淨土祈願文》,合掌唸誦,仁波切此時也舉起甘露淨土圖,提醒法友們要自觀為彌陀身,並帶領唸誦消融段儀軌後,會眾安住。
仁波切接著高舉星空彌陀圖,這也是這次香港億次彌陀法會的壇城佈置重點,為會眾解說(請見下篇。圓滿日)

「直至成佛前,我們永不再分離」
香港億次彌陀法會圓滿篇(下)
時間:2018年8月17日下午三點到五點
香港法會地點:香港荃灣悅來酒店
香港法會主辦單位:大圓滿心髓研究中心
授課上師:噶千仁波切
中文翻譯:張昆晟
在圓滿超渡祈福環節後,仁波切接著高舉彌陀星空圖,這也是這次香港億次彌陀法會的壇城佈置重點,為會眾解說,仁波切開示說:
🌈彌陀星空圖,體現心的明空本性
「講解一下這幅有許多彌陀佛身形像的圖,這非常重要,所以做一下簡略介紹:
這體現的明空雙運的、心的本性,心的實相層面上是明、本性為空,所謂心的本性為空,也就是完全離一切分別妄念的、猶如虛空的面向。
明空雙運指得就是心的如來藏,如同一面清澈明鏡子,展現一切清淨本尊像,如同我們現在所的彌陀身像。這從基上而言是清淨的,於清淨的基之上,以清淨之道做為修持方便。
清淨之道又分為世俗諦道及勝義諦道,從世俗菩提心出發,朝「了知一切法」無二去修持,乃至究竟通達無二性,由此能夠契入本尊的意趣:也就是真實明空的本質。
在法本31頁最後一句「住於無執明空離戲境」,這就是說,究竟心的本性是明空雙運的。這道理也契合念修四支當中的第四支:大修支。
要意在於第28頁:「器情極淨咸成大樂剎」,一切器世間與情世間都是清淨的極樂世界,了知這點,是了知自他無分別,因此一切眾生都轉變為阿彌陀佛的身像。
於是這幅圖,代表的就是重重無以計數的彌陀怙主,象徵從清淨基出發,以清淨道:二種菩提心成辦佛果,如同《文殊真實明經》所講,「剎那之間成正覺」的道理,是有清淨基,而以清淨道來成辦的。
因此去理解、修持,就契合了「念修四支」之大修支意涵,觀想過程是依照事物如實狀態去看待,並不是說原非如此而去重新創造,我們要瞭解清淨法身道理本是如此。以上是關於此次教授講解,也歸納了「大修」之教法。
迴向文後,主辦單位Maha Sandhi Yoga Centre大圓滿心髓研究中心的佛學會會長,端穿瑜伽士服,隔螢幕領眾向仁波切獻出感謝曼達,佛學會代表並一一向前敬獻身、口、意供養。
仁波切笑容滿面,快速端帶法帽,並高舉不時舉起哈達,隔螢幕為代表們一一披掛、加持。
仁波切接著一邊手持轉經輪,一邊開示圓滿感謝語,仁波切說:
「諸位吉祥如意!今天在此整個阿彌陀佛共修法會辦得十分成功,相當圓滿,有一次非常美好的經驗!
🌈「成佛道路上,我們一起同行」
怎麼說呢?因為諸位、上師善知識所起的善根,主要來自自心觀修菩提心的善根,如此善根是長存的,有為法的身體即使無法與大家同在,但我相信大家仍然看到我了!
所謂「見到」,是「見」到了「心」,由於慈心悲心的連結,因此我們總是同在,在一起同時進行了這樣的法會,因為有菩提心,因此同時進行了這樣殊勝的阿彌陀佛法會,這次非常成功!
至尊密勒日巴尊者曾說,菩提心是不增不滅的,而且遍在於五大種之中,因此說只要向他祈請,他必然都在此人面前。
如此類推此道理,我們的心中都有少分菩提心,這菩提心的本質是自他無二的。
因此我們在成就佛果道路上,就一起同行了。
直到成就佛果前,恆時不相分離,由此結下更深關係。我們都是金剛法友,有許多源自於灌頂及佛法教學的連結,特別是培養慈心、菩提心等的功德,讓我們直到成佛前,都連結在一起。
成佛之後,又是什麼情況呢?就是通達無二性、通達諸法實相的。
而此無二性是超越一和多的界線,由於超越一切侷限,因此是遍虛空、無所不入的,如果瞭解心的實相,就能通達這一點。
🌈「只要修持彌陀法門,我們就不會分離」
祈願文中說:不離上師祈加持,也在此體現,大家多去培養慈心悲心,因此諸位的心與我一樣,在「具備慈心」上,一直到證得佛果前,都不會分離。
這次能夠有緣大家進行彌陀法會實修,有這樣的經驗後,未來大家只要修持此法門,我們就恆時不會分離,祝諸位吉祥如意!」
仁波切也如同老爺爺般關懷兒孫般,一邊舉著哈達,一邊提醒大家可以領禮物:
「有極樂淨土願文和見解脫與眾結緣喔!翻譯也隨後補充到,這些結緣品過幾天後,就會送到香港,有《極樂淨土發願文》和見解脫手環,希望大家屆時都能領取。」
仁波切開示圓滿後,開心向大家揮手致意,螢幕端也看到香港會眾紛紛起立,高舉各色哈達,表示對此空間相隔、但心靈相繫師生情誼的感動與感謝。
🌈「無論如何,時時惦記大家!」
仁波切一邊手持哈達,一邊繼續叮囑說:「無論何時,我(仁波切)都會惦記著大家,並為大家宣導宣導佛法法義,發願所有弟子都吉祥如願,並祈願法友有吉祥、健康的人生!」
仁波切最後繼續大聲唸誦彌陀心咒,最後帶領大家迴向,並高舉象徵祝福的雪白哈達、見解脫手環和紅色極樂淨土願文隨身小本,將此功德迴向眾生平安,早證佛果!
會眾都已起身,高舉哈達透過螢幕向仁波切致敬,當仁波切開示圓滿後,香港會場也爆出歡樂的札西德樂!祝福聲。
仁波切在聽著香港佛學會代表致詞時,也不忘恆時轉動經輪,一邊聽翻譯轉達香港佛學會代表的感謝詞,一邊翻禮物般展示見解脫手環及極樂淨土發願文,希望把握每一分秒,將淨土善願根植於眾生阿賴耶識中。
仁波切最後也致贈哈達,給這次臨危授命承辦直播法會的台灣噶千佛學會許會長華玲。
最後是合照環節,螢幕那一端的香港法會現場,佛學會師兄們將大螢幕放到會場中央,並請百位參與共修的師兄們,前往圍攏在螢幕前。
在兩地相差約40秒的時空差中,螢幕另一端是喜慶般的集結歡笑聲,這一端的台灣法會現場,仁波切則勉力以手撐眼皮來睜大雙眼,一邊滿臉燦爛笑容和大家打招呼。
只見仁波切一邊不時手持哈達揮舞送出祝福,不時單手合掌為眾加持,同時,彷彿慈母拿出各種玩具餅乾,忙著招待一屋的小孩們,但此同時,仁波切口中,仍不間斷地持頌著彌陀心咒。
大家隔著物理上時空環境的距離,以共修與誠摯祈願,希望能與上師更近一些。
這個首次圍繞仁波切直播螢幕的創新大合照,在歡騰氣氛中圓滿,仁波切離座前,再次戴上麥克風,以中文祝大家「身體健康!長壽!」並大聲唸誦中文的「南無阿彌陀佛」。
仁波切並在起身前,再次向大家展示彌陀星空圖,之後一邊雙手揮舞,仔細向螢幕內的每一位致意後,仁波切滿臉笑意的步下法座,圓滿此次以努力和科技,創下傳法新紀錄的首屆香港億次彌陀持頌大法會。

8月16日 噶千仁波切法會開示

香港大圓滿佛學會今年於香港荃灣悅來酒店,舉辦首次億次彌陀心咒持頌大法會,本規劃噶千仁波切及近四十位喇嘛前往修法,由於此次是仁波切香港弘法的圓滿場,吸引近八百位港區信眾報名。

但由於近日因應香港最近航空狀況,噶千仁波切為保障四十多位隨行僧和三百多位海內外信眾安全,仁波切臨時決定不經香港,但仍全心為香港祈福。

仁波切在昨天抵台後,台灣噶千佛學會仍利用昨晚幾乎徹夜進行佈置,架設好雙向直播設備,希望今年能讓香港參加法會的民眾,仍能透過直播,與仁波切同在。

香港法會團隊來自四面八方,臨時籌組但緊密團結,義工們利用昨晚徹夜佈置,在荃灣酒店會議廳內,擺設金色絲綢的壇城,並在壇城中央擺設寶石紅的彌陀主尊唐卡,及仁波切淨觀所見,如恆河沙般、彩虹光圍繞的萬千彌陀淨土圖,希望香港法祈福及世界和平。

香港彌陀法會與台灣彌陀法會修法安排相同,也會在八月十七日下午,舉辦祈福超渡法會,若欲以仁波切共同修法,為香港平安與世界和平祈福,可於16至17日,上香港主辦單位臉書粉絲團(Maha Sandi Yoga Centre),及噶千佛學會臉書粉絲團,共同加入共修。


香港億次阿彌陀佛唸誦法會
時間:2019年8月16日上午10:30至12:00
地點:香港荃灣酒店(Panda Hotel)
授課上師:噶千仁波切
中文翻譯:張昆晟

早上十點,透過螢幕,笑容滿面、精神抖擻的噶千仁波切步入台灣端會場,並走近螢幕,向會眾四度合掌加持、打招呼,如同遠處父母和小孩通話一般,勉力撐起眼皮,慈愛而仔細地、逐一凝望著螢幕另一端的香港法友。

仁波切首先透過直播開示,仁波切說,先向會場會眾祝吉祥如意,諸位非常懷有慈愛心而來此地,有些人可能會想說,我(仁波切)今天沒有親臨會場,只能看到畫面、聽到聲音,請各位千萬不要這樣想。

如果懂得內道佛法的見地,就能瞭解,我的心已經來到此處,也就是說,身體不過是物質性的,而生命的真正價值,從究竟上來說,慈愛才是最重要的、慈愛是不間斷地長存於世間,就如同佛陀長存於世間的道理一般,我現在心已經來到此處,聲音已也來到此處。

當然此次有機會舉行這樣活動,過程雖有波折,仍最後成功舉行今天的法會,這是非常好的,我們的慈悲心、菩提心是永遠不會離開的,就如同佛陀不曾遠離我們一般。只要我們的悲心和菩提心一直長存,就如同親臨同在。

將來不論是任何上師善、知識亦復如此,因為往昔業力緣分而和大家相聚,並討論關於慈悲和菩提心的價值,這些內心價值,是永遠不會離開我們的。

因為有菩提心、慈悲心與利他心,因此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從究竟上而言,我們與上師、諸佛本性為一,是無二的,眾生本性是一,這種理解非常重要。接下請大家來實修,請大家共同進行:

香港佛學會代表們穿著瑜伽士服,透過螢幕向仁波切獻曼達,戴起法帽的的仁波切也高舉哈達回禮,並說在此以吉祥如意哈達,會眾紛紛從座位上站起身,透過螢幕,高舉哈達向仁波切致敬。

仁波切接著立刻帶領會眾修法,帶領藏文唸誦的仁波切持續轉著內含六字大明咒及度母咒文的轉經輪,期望以此平穩祥和的共修,帶領香港共同祈願平和與平安。

《阿彌陀佛修頌極樂國法》法本下載連結處: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0B_dYV9NK3r5bTGUzVWVNUmx1YWM/view

香港彌陀法會與台灣彌陀法會修法安排相同,也會在八月十七日下午,舉辦祈福超渡法會,若欲以仁波切共同修法,為香港平安與世界和平祈福,可於16至17日,上香港主辦單位臉書粉絲團(Maha Sandi Yoga Centre),及噶千佛學會臉書粉絲團,共同加入共修。

歡迎加入共修:香港Facebook 直播:https://www.facebook.com/Msycentre


香港億次彌陀唸誦法會。噶千仁波切開示(二)
■時間:2019年8月16日上午11:00-12:00
■法會地點:香港荃灣悅來酒店
■中文翻譯:張昆晟
■網路直播重溫::Youtube 直播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ks1p0iYYgo

法本下載:
https://www.mahasandhi.org/wp/download/

現在我要介紹法門要點,請大家不要間斷的持頌心咒。我會介紹一些法門要點,請大家銘記在心,因為此次法會時間比較短,我會一邊介紹,一邊將實修要點彙整於中,請大家不要間斷唸誦。

密法中非常講究修持本尊法門,要修持本尊法門時,必須需要仰賴許多成就法。而成就法的種類相當的多,不論為何,一開始一定有皈依和發菩提心。

之所要皈依的原因,是因為佛陀為我們開顯宣說了,讓我們能從我執中解脫的方法,讓我們能擺脫束縛我執的束縛,而此種教法,唯有佛陀能宣說,其他誰也無法說明。

所謂自在,要獲得自在,必須是內心自在,否則只是身體上的自在並不是真實自在,唯有心的自在才是自在,才是真實解脫,因此皈依時,是在此憶念佛陀給予法道的恩德,憶念法、憶念僧的情況下來皈依三寶。

要憶念佛陀,「佛陀」為何意?應當瞭解一切眾生本性為佛,如同密續所教導,「眾生本為佛、然為客塵遮,離障現真佛」的道理,本來一切眾生都是佛陀。

只要內心清淨,即是佛,所謂清淨的相對面為何?是不清淨,所謂「不清淨」為何?就是指我執。

由於我執,會去區分「人/我」自他二元的對立,因此看待一切事物都是二元對立,看任何事物都是二元對立,有很多對立性,就如同一切水的本質為水,本質與大海沒有任何區別,但若我們去加以分別後,有些就會凝固成為冰塊。

我執的力量就是將水結成冰,因此看來與諸佛本質不同。諸佛如同大海一般,是「我執」才讓我們和佛之間劃出界線。

也就是說,因為二取執著,所以有眾生,所謂「佛」就是指「無二性」,我們的身體雖有差別,但心是無二的,這樣無二的心,本質就是佛陀,本性如同虛空一般。

佛子行三十七頌有提到「圓滿佛陀乃由利他生」,也就是說,我們應當去認識眾生的痛苦,在認識眾生的痛苦當中,會知道眾生的痛苦來自於「我執」,如果沒有我執,則這一切眾生苦並不存在。

而我執的對立面是「利他心」,所以若要解決我執、解決這眾生的痛苦根源,就要從利他心下手,因為利他心和我執是完全矛盾的,當我執存在時,利他心就不會生起,當利他心生起時,我執就沒有立足點,他們是互相觀待存在的。

當我執非常強盛時,我們的心就不像水一般,而是僵化的像冰塊,讓這僵化、如同冰塊的心融化的方法,就要仰賴利他心,我們現在因為我執心過度強盛的緣故,因此心非常僵化,就像是冰塊一樣。

假如今天我們去除我執後,將會知道心的本質,就是「無二性」。本質上來說眾生與佛本質相同,本性都是空,但因為我執關係,我們劃分出自他區別,而產生二元對立。

若能將此二元對立的我執去除的話,就成為「廣覺」,這就是佛陀的真意。主要要做的,是要知道,要使眾生脫離痛苦的話,前提必須要為眾生設想,必須要有利他心。

這樣的利他心出發則能發展為菩提心,菩提心分為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兩種,要從世俗菩提心下手,而使眾生離苦、擺脫我執束縛,修道當中首先要皈依三寶,最主要皈依法寶,所謂法寶,實際上就是利他心。

作為追求善的僧伽衆、追求善法的弟子,我們聽聞佛陀,就是「法」,如此利益何在?就是能夠滅除我執。

為要滅除我執,就要好好守護自己的慈心,必須要做到:擁有慈心、能夠安忍,乃至賠上性命代價,都不捨棄安忍與慈心,如此才能承辦解脫佛果。

因此我們說,暫時人天善趣安樂與究竟佛果安樂,成因為何?就從慈心為起點。

從慈心開始,主要以培養慈心為主,不浪費、糟蹋慈心,才能有後面解脫等功德,由於有強烈慈心、具備堅毅安忍心,這樣的修行者才被稱為聖僧伽。

做為聖僧伽,心本質為佛陀、所說之言為法寶,身體為僧伽,如此的修行者身為僧、語為法、意為佛陀,在此世界上只要有這樣具足功德者,就具備了「僧伽」身份。

這也是我們要修持「皈依」法門的原因。首先皈依法門要點在於好好守護、培養自己的慈心、悲心,讓它達到真正和量的標準,在還未發起合乎標準的慈心時,都要不斷地透過佛法之道來薰修。

如果不從此處下手,哪怕對佛法宗義多麼精通,由於缺乏符合標準的大慈心和大悲心,充其量也只能得到人天善趣的福德果位,無法承辦解脫及究竟安樂。因此,應當朝著「培養具足標準的慈心、悲心」此角度,來皈依、來修行。

修持成就法時,首先是皈依與發菩提心,接下來是本尊瑜伽,所謂「本尊」就是佛陀,實際上就是法、報、化三身的本體,法身是平等的,就如同一切水與大海海水無有差別,這是平等自性的法身。

接下來是「報身」,如同虛空的法身現起雲朵、降下雨點,就是比喻佛陀的圓滿受用報身。清淨業力時,業力清淨的有情眾生將能見到報身。我們在祈禱本尊時,主要也是祈禱報身佛陀。例如祈禱西方極樂世界佛陀時,也是祈請西方極樂世界的報身彌陀,當我們迎請時,觀想如同虛空一般的法身中,現起雲朵雨露般的報身,降臨此處。

所謂「本尊降臨」意義為何?實際上佛陀的慈悲始終是如影隨形的,本來就與我們同在,我們也具足佛陀自性,由於我們的信心,當我們觀想佛陀來到前方虛空中,這是以信心來迎請,懷著信心,於是認為彌陀已來到面前虛空,而我們所祈禱的阿彌陀佛,對眾生的悲心就如同母親對待獨子一般。

彌陀也具足廣大威力,所謂「廣大威力」,就是能以慈心悲心力量去除我執,他的慈心是恆時遍照一切有情眾生,關照眾生苦,他的威力就是以慈心悲心,來遣除眾生的我執和煩惱,透過此方式,我們應當要深刻體會,佛與眾生在本質上是完全相同的。

現在仰賴信心和恭敬心為道,因此向諸佛做祈請,並且對眾生懷有悲心,因此以長時間做禪修,這就是我們座上需把握的要點。

這些文字意義大家大致能夠瞭解,持咒時,應稟此瞭解來持咒。而為何我們要長時間持咒?原因就是要讓我們去長時間去培養慈心和悲心。

所謂化身、幻化身,有兩層含意:一層是清淨化身,一層是不清淨化身,所謂「清淨化身」,是能發起對眾生的慈心悲心,具足四無量心、乃至能發起真實菩提心,首先承辦自利,並以說法利益有情眾生,上師善知識都是清淨化身。

不清淨化身,代表不清淨的幻化,在六道眾生中,尤其像是三惡道有情眾生,由於這些眾生不承認業力因果、傷害其他眾生、缺乏慈心、悲心等,因此化現為三惡道形像;譬如因為嗔心化為地獄有情,因為吝嗇成為餓鬼道眾生,由於愚痴化現為畜生道眾生等,這些都只是暫時現象,如果能遠離這些謬誤,本質仍然是佛陀,但只是暫時性的受到煩惱左右,譬如嗔心而起迷亂,因此展現出地獄道形像,這就是幻化。

究竟上來講,由於一切眾生都具有佛種姓、如來藏,只是暫時受到現象支配,從究竟現象而言,他們的暫時染污蓋障去除時,仍能現起佛陀,以上是不清淨化身、不清淨化現的解釋。

清淨化身就是指善知識,以上我們是從密咒金剛乘角度來說,在密咒金剛乘中,沒有一位有情不屬於化身,或不是幻化而生,所謂「幻化」就是暫時性、帶有虛假性,而從究竟上本質而言,即使暫時虛假為不清淨,但究竟而言,都是佛的自性,應當要以此角度如此看待兩重的化身。

當我們在持頌、唸誦咒語並且觀修咒輪時,以此觀想可普遍適用於各本尊:譬如以此儀軌而言,男性朋友可以自觀為觀音菩薩,什麼叫「觀音菩薩」?就是慈心悲心的代表、大悲的本體,最主要要觀的是四無量心的慈心悲心,這是觀想重點所在,如果只是單純觀想色身為觀音,並無太大幫助。

最重要是觀想內心具足慈心與悲心,這也是為何觀音被尊稱為「一切諸佛之父」,因為所有智慧本尊的本性都是慈心悲心。由於無量的慈與悲,因此造就智慧本尊,因此我們稱觀音為「一切諸佛之父」。

同樣地,一切具足慈心悲心者就是至尊度母,這是為何我們說,所有女性具足悲心者就是度母。因此重點在於「觀修慈心和悲心」,若能掌握觀修悲心的話,那色身為何就不是重點。如果未能觀想慈心悲心,那不管觀想多少本尊,都是枉然。

本尊身像非常多,觀修一尊本尊或上百種本尊,都要以慈心、悲心為切入點的。如果未能觀想慈心、悲心,這一切修行就失去意義、沒有幫助。因此在實修時,男性應當自觀為觀音,女性應當自觀為度母,透過四無量心,尤其是慈無量心和悲無量心上去修持,是在此觀修的重點所在。

過程當中,還要修持「身觀想本尊、口唸誦咒語,意培養慈悲心和利他心的禪修」,譬如觀想自身為本尊,是為清除身的蓋障染污及習氣;透過持頌咒語,例如我們現在唸誦彌陀咒語,主要淨化的是語言的不清淨習氣;而在內心培養利他心,則能轉化、變化我們的我執之心。

這就是使我們的身、口、意三門及其習氣得到淨化、清淨的過程,透過身觀想本尊、口唸誦咒語,心培養慈悲心來達成。真正意涵還是需要反覆觀修、長時間串習才能達成。

且這不僅是自己要去修持此淨化法門,也應淨化一切自他眾生,祈願透過這樣觀想,讓自他眾生視事物為實有、著相的執著心都能因此去除,自他二取的分別能化解,如此方能達到真正「眾生與佛陀無有差別」的境界。為如此淨化,故我們做咒語的觀修。

念咒觀想時,我們會自觀為觀音菩薩,心間放射光芒,融入對面虛空的彌陀本尊心間,如此彌陀感到非常歡喜,為什麼祂會歡喜?

因為光代表我們發起了利他之心,而利他之心最終能使眾生從輪迴中解脫出來。這就是令諸佛歡喜的原因所在。此關係就如同母親張開雙眼,看到了孩子,而感到非常歡喜一般。

當諸佛看著我們時,知道我們心中生起利他心,而此利他心是未來能承辦解脫之因,因此諸佛非常歡喜。若能觀想自他不二的話,就能將此放光成為對諸佛的供養,此咒語光芒能週遍一切眾生處,以慈心悲心力量廣遍一切眾生,令眾生獲得慈悲的加持、令其遣除六道之苦。

此六道之苦,此苦本身就是六種煩惱,應當曉得,自己的六種煩惱,與一切有情眾生的六種煩惱,其實在本質上是完全相同的,這就是為什麼當當我們滅除自己內心一分煩惱時,眾生苦也能因此減輕一分,因此透過利益眾生的想法、慈心悲心的觀修,而能真正令諸佛歡喜、而蒙受諸佛加持。

在觀想心間放出五彩光芒時,應當不斷地持頌咒語,透過此方式,使我們的菩提心能不斷增上,如此一來,自己就與阿彌陀佛無二無別,真正成為阿彌陀佛,而這樣的持咒方式,就能成為對淨土的供養、成為對煩惱的淨化力量。

唯有透過真實菩提心,才能淨化蓋障與染污,這就是法本中提到的所謂「淨化三界有情三障習」,也就是第二十八頁的這句話。

所謂「三障習」,是指三種蓋障染污及習氣,例如本來事物的本質是無二性,但我們執著為二取,執著於「所取」與「能取」的對立性,這是所知障。

由於所知障而讓眾生起煩惱,就是煩惱障,由於煩惱而造業,就是業障,這三障的底層則是習氣障。

因為習氣障的關係,若善的習氣較強,能暫時獲得人天善趣,當負面習氣較強的話,就會產生煩惱、而造業、而受苦。

因此我們透過慈心、悲心及菩提心的薰修,而讓三障去除,這三障其實歸納於一種蓋障當中,這種蓋障歸納起來,就是指「我執」,我執是根本,若一切眾生都能去除我執,就能瞭解到眾生的本性就是佛果。

因此去除我執,就可讓眾生真正承辦佛果。

就如同當冰融化之後,就知道眾生與佛果本來就是無差別的。大家在座間休息時,可討論和交換意見,我在法會當中也會隨機和大家做教法介紹,希望大家按照這種道理來做禪修,在法會期間能不斷持頌咒語,這是非常重要的。我也會不斷介紹法門,希望大家持咒之餘、下座時,保持禁語,上座時不斷持咒,這樣我是會恆時與各位同在的。上午的開示到此,接下來繼續實修。


香港億次彌陀念誦法會。噶千仁波切開示(三)

■時間:2019年8月16日下午16:00-17:30
■法會地點:香港荃灣悅來酒店
■中文翻譯:張昆晟
■網路直播::Youtube 直播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ks1p0iYYgo

法本下載:
https://www.mahasandhi.org/wp/download/
■The link of English translation voice recordig would be uploaded tonight .

同樣的請諸位法友持續念咒,我還有話要和大家談。

先前給大家講過[彌陀]這個法門修持當中念咒的意義,和皈依、發菩提心的道理。今天大家來到這邊是要共同修持儀軌,透過儀軌來做實修,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有很多需要了解的面向,接著我們可以談談「極樂淨土的來源,和它的功德利益」等,這在之後的課程會為大家講解,現階段要和大家談觀修的方式。

 

■淨土法門,「無暇」修持者也能求生淨土

關於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向怙主阿彌陀作祈請這件事,非常適合現今沒有閒暇修持,或想要修持卻沒有因緣的法友。

今天能夠廣大修持、守護乃至弘揚佛法的大德很多,所弘揚的教法也很多;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因緣修持,因此從另一個觀點來看,如果沒有因緣、沒有很多時間的人,但仍很想修持的話,彌陀法門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輪迴眾生仍然可以藉由這個法門,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所以這個法門是很重要的,還可以關閉將來往生三惡趣的門,為了這樣的目的,淨土法門等於提供了行者求生淨土一個便利的機會。

關於極樂淨土,及怙主無量光佛的功德利益,最初是誰開始宣說的呢?在《大悲白蓮花經》中,就說明了極樂淨土的法門,是因為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在往昔結下的緣份:無量劫之前,當時阿彌陀佛身為轉輪聖王,治下有一個弘揚佛法的臣子,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前身,兩人的誓言非常緊密、緣份很好、心意很相契合,一起行持了無量的利生事業。所以後來佛陀廣泛弘揚西方淨土法門,並且鼓勵無量大眾往生西方淨土。

佛說八萬四千法,一一法門內容合起來是極其廣大浩瀚的,要一一實修也沒有充足的時間。何況就像我們說「十八種暇滿」(八閒暇十圓滿)的教法中,提到八種無暇處,有些人就是沒有閒暇修持,淨土法門就非常適合他們。

 

■滅苦,要從「苦因」下手

說到「無暇」,我們也可以看看自己現在所處的狀況是怎樣呢?

我們都是以我執為中心,受制於煩惱,被煩惱所左右而宰制著。如果我們向內自省會發現:今天何以淪落至此?一天之中有多少時間發起悲心?現在一天之中,我們的慈愛關懷,我們的慈心悲心,都給了我們的父母、家人、朋友,除此之外,是沒有多少時間發起善心的。

不但無暇生起善心,還常生起嗔心,因為嗔心的緣故,將來會長時間在三惡道飄流,因為輪迴的種子就是煩惱。我們一天之中有多少時間生起四無量心?一天之中我們有多少時間是花在慈心和悲心之上的?這一點,透過反省就可以了解。

在修持時,我們常常會念「四無量心」,會說「願一切有情具足樂與樂因,願一切有情眾生遠離苦及苦因」,那麼應該了解:滅苦必須要從苦因下手,若不知苦因為何?則根本無從解決苦,也無法從苦中解脫。因此必須要先認識苦。

就如同佛世尊所教誡者:「諸法因緣生」,一切法要有因和緣才能生起,痛苦也是如此,要先知道苦因為何,否則根本無法擺脫苦果,無法解決輪迴痛苦問題。

 

■菩提心,是息滅苦因最勝法

當我們瞭解這個道理後,瞭解諸苦的化解之道來自於菩提心,因此要覺察自己生起幾分菩提心,務必要讓自己的菩提心得以生起。

 

「讓未生起的菩提心得以生起」的方式,主要是在別解脫乘當中的教法;而「讓已經生起的利他菩提心不會退失」的教法,則主要見於菩薩乘教法;而「獲得最終佛陀果位」的教法,則是密法主要側重宣說的。

我們要瞭解自身現況,是否已經遠離無暇修持佛法的處境,如果無暇修持佛法,就應當盡力把握時間,不要認為機會是會失而復得的。

要明瞭這些機會是極其難得,就如同有人失業,重獲工作機會時,就會發現「我需要的就是這個!」當我們在輪迴生活當中,擁有修持佛法的機會時,千萬要常常行持善法,包括觀修菩薩法門、修持度母法門等,總之在有時間就要去修持佛法,不要讓自己的時間消耗於無意義事務上。

 

■依阿彌陀佛願力,凡真誠發願皆可往生

阿彌陀佛之所以建立極樂世界,是因為他照見三惡趣的眾生數量是如此龐大而難以計數,而在輪迴當中最終能投生清淨剎土的有情眾生,數量是如此稀少,因此他發願一定要有一種簡便易行的方式,令眾生能往生清淨剎土。假使辦不到,則能被救護、護佑的眾生數量則大量減少,因此無論如何,一定要發一個能令眾生易於往生的大願,讓眾生都能願意往生到此地,有福德往生到此地。

要往生人天善趣,主要依賴福德,而所謂福德,世尊曾宣說所謂真正的福德就是慈心與悲心。因此,以慈心和悲心成就福德,將來就能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建立,也是因為彌陀在未成佛前,廣大累積慈心與悲心,並在漫長久遠劫中不斷向諸佛菩薩祈禱、在座前發願,願能成就如此令眾生簡便易行、能夠簡易往生的方便,如此願力成就之後,才有如今的極樂世界淨土。

由於阿彌陀已經成佛,因此建立此佛土。在此彌陀剎土中,眾生只要發真誠願就可往生。因為阿彌陀佛建立國土之前,在學道位階段的發願即是:「若眾生不能依此願力而往生此剎土,則誓不成佛」,由於他已經成佛,因此此願也能成真。

阿彌陀佛如此在漫長劫中不斷累積福德、不斷向諸佛菩薩祈請之下,得到諸佛菩薩加持,因此真實建立極樂世界此剎土。如果要問極樂世界建立至今已經多久?答案是:七天。

這七天,看似非常短暫新鮮,實際上極樂世界的一天等於娑婆世界一劫,用此來換算,已經成就七劫時間。

為何說淨土時間如此短暫,對我們而言又如此漫長?在極樂世界中,安樂快樂極為強盛,在快樂時,時間顯得相對快速;相對的,如果是受極大痛苦,譬如說在地獄中受到短暫煎熬,但由於痛苦太過強烈,因此即使時間很短,但仍感覺非常漫長。強烈痛苦之下即使只有幾分鐘,也感覺非常漫長;極樂世界由於快樂之故,至今感覺才過七天時間。

 

■修誦《極樂願文》,具足「往生四因」

關於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利益,在我手上的《極樂盡土願文》中有詳細說明。

這份願文中詳細說明阿彌陀佛如何發願以現前成就佛果,此極樂世界具備的功德是一切佛陀世界所不能相提並論的,這就是為什麼在發願文開頭就是「欸瑪厚!」「欸瑪厚」是讚嘆「因功德深厚,所以極其稀有」。《極樂願文》中也提到,極樂剎土建立後,眾生若想投生此剎土,則需具備往生四因,這在這本法本中都有,包括往生四因的道理、極樂世界的功德利益等,都詳細寫在文中。

此次為饒益香港法友及社會,因此將此願文供養給大家,修持此法本時,要知曉:要如何具足往生四因:一、明觀資糧田,二、積資淨障,三、發菩提心,四、發願往生並迴向。其中包括明觀資糧田、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往生的正因是累積福德資糧與智慧資糧這兩種資糧,順緣則是發清淨願,應當將所行一切善根,迴向於往生極樂世界,以上稱為「往生四因」。

這些道理在《極樂淨土願文》中也有,這次特別供養給香港法友。

 

■見聞嘗觸,都能累積福德資糧

當我們提到要累積福德資糧時,很多人會覺得:我不大富裕,要如何累積福德呢?

其實佛陀對此心態早已做出回應:大可不必這樣想,有很多法門可以累積福德,佛陀也開示了方便法門:例如六字大明咒的嘗解脫甘露丸等,就是「嘗即解脫」的方便:或例如我們常常和大眾結緣的「見即解脫」手環,只要一個人時常配戴此手環,假使有一百位有情看到此咒字,他們的我執都能因此減少一分。同樣地,也有「觸即解脫」手環,戴手環者接觸到對象時,能使接觸對象的內心我執,因此減少。當內心我執少一分,內心罪障便少一分,慈愛心也就增加了一分。慈愛心的另一面向,就是智慧。因此當慈愛心增加時,智慧也會因此增加。以上就是這些方便為何稱為「見解脫」或「觸解脫」的原因所在。

透過此法,有很多靈活饒益眾生的方便,同理還有「聽即解脫」,譬如與大眾結緣的《極樂願文》,本身就是「聽即解脫」的教法,對於願文的意義解釋另有廣泛註釋,若能再去學習當然很好,為提供大眾學習淨土法門的便利,因此這次和大眾結緣這個小冊。

我在此鼓勵做為弟子的大眾,能多去念誦這個願文。家中長輩若是具有信心者,也應該鼓勵他們去讀誦、讓他們聽到願文的法音、反覆聽到錄音等,這都是中斷他們分別妄念、而從中獲益的方式,令他們能與「往生極樂世界」結下緣分、淨化內心的罪障與染污。在此鼓勵大家如是去做。

 

■看清楚:是什麼捆綁了你?

剛才提到「聞解脫」(聽聞即解脫),為何《極樂願文》是聞解脫呢?解脫的意義為何?這指的是從一種束縛狀態中,被拯救出來,或鬆開了束縛。譬如自己身體被層層綑綁住,把此繩索鬆綁就能自在地活動,這就是解脫。

現在我們被哪種力量束縛呢?我們被「唯一只關心自我」的心態所束縛,因此就如同被繩子綑綁又被網子套起來一般,讓我們在自我之下,造作許多惡業,而被層層捆縛得更緊。

但是我們應當曉得,我們的身體和心,哪方面是真正需要獲得解脫的?其實是心,我們不可能永久保存自己身體,就如同佛陀在《廣大遊舞經》講過:「大地之上,沒有一位眾生是不用經歷死亡的。」

既然身體一定會壞滅,你不可能永遠保存它,自己、他人、外在環境都是如此,有一天都會壞滅,因此無論你如何耽著今生,到頭來都是沒有意義的。而過度在乎自我及耽著今生,只會給自己帶來很多痛苦和恐懼。

例如飛來一隻蚊子,由於自我作祟,我們會立刻想到「牠要咬我。」因為自我,於是產生了恐懼心。當我們念誦願文時,是與自我中心、我執剛好相反,因此可以讓我執減少,讓我們心中的慈心悲心增加,之所以有益處,就是因為念誦此願文時,會減少我執,當我執逐漸減少時,解脫就指日可待了。

 

我們一生當中為經營此生必須付出很多代價,例如追求錢財榮華富貴,不付出賺不到錢、不賺錢就無法買房、過得理想中的優渥生活,此過程中我們不斷被「努力付出」所綑綁。

 

■輕而易舉就離苦得樂,何樂而不為?

所謂往生極樂世界,卻是可以輕而易舉、且可以自己決定的。主要看你是否有發願往生心態。這世界上若有聽聞有免費餐飲,很多人都會蜂擁而至。懂得發願往生的話,是簡便易行、不用付出太多代價的事情,可以讓我們離開現有環境的痛苦,獲得清淨,這不是很令人嚮往的嗎?

例如若有一處很貧困的地方,該地居民若有機會擺脫家鄉貧困,當然大家會躍躍欲試,迫不及待要離開;同樣的,往生淨土也是「離開痛苦的處境」,我們現在被我執強烈層層束縛,若能擺脫我執,而淨化、往生至清淨具足功德的極樂世界,不是非常令人期待的事情嗎?

 

■修七支供養,對治煩惱、累積資糧

《極樂願文》當中有非常明確的積資淨障、七支供養等方法,為何我們需要修持七支淨供之法呢?原因是因為所有眾生心中都有六種煩惱,七支的前六支就是針對六種煩惱,而一一對治。第七支,則是迴向善根。

善根的本質就是慈心與悲心。但我們往往會想將修行所得的善根,據為己有,認為「這是我所造的」,行善時就想著「這是我造的善根」、「這善根是屬於我的」等等,但當我們將善根當成「自己所有」時,只要善根遇到嗔心等違緣就會被摧毀。

由於善根來自於慈心與悲心,但你卻執著於自我,就因此等於摧毀了善根,就如《入行論》所說:「剎那瞋心能摧毀,千劫所造之善根。」。我們不要將善根執著為「我的」事物,而是「別人若有需要就請分享」,很歡迎有需要的眾生來分享。

這就是累積資糧的另一種方便,因此是七支供養的第七支,前六支在對治六種煩惱,加上迴向善根,就成為對治我執的強烈方法,迴向本身就在於對治我執、讓我執消亡減少之法。因此當我們閱讀願文時,就可在文中簡單清晰看到這些簡明易懂的道理,不需要透過善知識也能簡易瞭解,在此鼓勵大家多閱讀、念誦。

儀軌中也簡短寫到七支供養內涵,其中包括「如何成為六種煩惱的對治力」,這都已寫在文中。例如我慢的對治法就是頂禮支,若要對治我慢,要問「何為我慢」?就是覺得自己之上沒有更殊勝的,有些宗教信仰者也會覺得自己最厲害,高高在上,但我們應當思維,當其他人都墮惡趣,自己在世界上有何幸福可言?

一般人在痛苦時才會想到佛法,幸福快樂時則不思維佛法,心中充滿傲慢心,覺得自己可以掌控一切,但我們要去思維:我慢是有益處或有害處呢?我慢其實只會帶來不快樂與不幸福的感受而已。

我慢心作祟下會飽受痛苦,若離開我慢去體會宗教佛法價值時,才會瞭解到,我今天做為一位皈依三寶的修行者,對因果業力道理生起信心,瞭解到以慈心、悲心、菩提心來對治我慢,唯有透過皈依三寶,透過對三寶的信心,才能對治我執,如此一來,我慢就顯得毫無必要。我慢強盛者可能自視甚高或自恃有力,而與他人衝突,因此看不起別人,彼此衝突傷害哪有好處?若真要講力量,應該具備的,不是體力上的孔武有力,而是應當擁有菩提心的力量。這才是真正需要的。

若基於我慢,而覺得自我是需要抬高的,在我執唆使之下,會造很多罪業與恐懼。但菩薩並不如此,菩薩對任何事都抱持開放態度,都沒有執著,知道身體會如同衣服一般壞滅,在此身體不斷轉換、生命不斷延續的過程中,他們會瞭解到,心不會隨肉身壞滅,因此去執著身體、執著此生,是沒有意義的。

這就是為何他們會瞭解,為何最殊勝者並非自我,而是在內心生起菩提心,這才是真正的無上,而不是傲慢、自認不可一世,這與真正的無上是相去甚遠的。

當我們體認到,唯有透過皈依三寶,真正去串習慈心、悲心,才有可能滅除我執、徹底斷除惡趣。除此途徑別無他途,如此一來我們才能真正放下身段,真誠的去皈依三寶。以上針對「累積福德、集資淨障」的七支供養解說時,為大家所舉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