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定须知

根造

三十年前,余曾于常乐文库第一集《藏密发凡》中,写「禅宗与大圆满」一文,说到两者之间的异同;禅宗用参「念佛是谁?」等话头的方法,使人于不断参究中明心见性,当时禅宗祖师为应一时之机,设此机关,引人入道。于此开悟者固然很多,然岁久弊生,沦于口头,往往难于摸索,而大圆满澈却定,口诀在空有之间,依之修习,易于发挥本有的自然智,不落断常二见,是红教中的大中观。此外,藏传的般若定修法,亦颇契汉族佛教徒之机,因汉族喜诵般若心经,但只能口诵、讲说,修法阙如。昔贡噶上师于南京讲般若心经后,特授以般若定之修法,闻之者获益良好。我们初度于西康学法归来,也是觑破汉族学佛习惯,先授以般若定,上海及各处学者亦颇欢喜。此虽不等于修澈却定,可作为修澈却之前行,以此打好基础,修练成习,则于澈却大定甚为相近。如此则不独口诵经文,且有观想,持咒,习定之修法。其法,有加行,正行,结行之次第:先观想般若佛母像,依次咒轮观诵揭谛咒,是为加行。正行者,观一切入一阿字,阿字化为虚空,即于此空体上无缘而定,是为正行。静坐毕,念迴向偈,将此习定功德迴施切众生,普愿自他皆成般若佛母,是为结行。

此之修法,自力与他力结合,真空与妙有齐修,既无弊端,又易相应,行之稍久,能使身心安乐,渐悟空性圆明,于佛法世法均有莫大收益,信乎其不可忽视者也。

我们佛法中习定,其目的在于了生脱死,成菩提道,此是主要目标,至于神通等境界,乃其附带所得,得亦不着,着则妨碍习定,密宗有专修各种神通等法,当时我师劝我宜学修大法,勿因小而失大也,且修大法与修小法所用时间贷价,相差无几,而收获悬殊,故我们修佛法者,宜依上师三宝之遗训而端正其态度,是为至要。习定道理,印藏大德皆留下许多口诀,现在恭录几段,请同好者参攷,当能获益非浅。

《大乘要道》大手印要门龙树云:

见解不具坏禅定,不解义人坏说法,禁戒放逸坏出家,生謟诳心坏菩提。

善馀师云:

有见无行其见不究竟,有行无见即非出离行,见行双具即是胜势行。

初学应可依附大宝上师功用有八:

一、具持禁戒,功用备足。

二、具大智慧,能断增益。

三、师承不断,具有摄授。

四、知定分量,能入等持。

五、摄授月资弟,能辨根器。

六、善能对治,禅定碍难。

七、不慕名利,罢休世务。

八、赋性调善,无嗔恚等。

(一)具持禁戒功用备足者,谓所依上师,具受四主,未曾毁犯,观诵圆满,增长之相,究竟五相,可获一相。又復上品能化中围,授主摄受。中品瓶等举在空中,而令受主。下品即解十种真性,令授主戒,若具斯用,其资现身,或中有七生,决获成就也。

(二)具大智慧能断增益者,谓具多闻,善能指示外道声闻,唯识中道果乘四续,互不杂乱,各各见宗。故金刚尖本续云:师若不具智慧者,诸宗杂乱成疑惑,是故应须具智慧师也。

(三)师承不断具有摄受者,谓相续师等各得定心,而具威力,如是师处获主道摄授而不断绝。故喜乐本续云:主戒摄授未断处,主要门等应听受,是故应须摄授师也。

(四)知定分量能入等持者,谓定心殊胜,善能出入,化导于资。随久修新学,身界分量,宿生誓愿,上中下等,验定久近,即依要门,能令调习。所以师云:

不了定之分量及入定,不辨身界胜劣功与过。教导他时觉受正量断,不成利益应当戒身语。

(五)摄受资弟,能辨根器者,谓摄受资弟,俾受主时,须知得戒及不得戒,设虽得戒,于主道中,堪修何等,而能授记。准《空行出现本续》云:

师能辨验于根器,又能审察得戒因,復依主道能授记。

乃是能付成就师。是故须要能辨根器之上师也。

(六)善能对治禅定碍难者,谓资修时,于身发生四大碍难,或天魔碍难,或生触犯记句难时,了知彼难依何而起,各随所宜而能对治善方便也。准《记句海本续》云:

初修习时,生种种碍难,善能对治者,是具方便师。

(七)不慕名利罢休世务者,谓念世无常,唯求最上佛果菩提,若能依仗如此之上师,其弟子亦于罢休名利,其心求于胜道,而心解脱也,师若不然,资亦不尔。准上乐轮本续云:

不求利养及名闻,弃捨轮迴爱愿事,

而能化导有情者,随彼趣入得胜道。

是故须依厌离轮迴,不慕名利之上师也。

(八)赋性调善无嗔恚者,谓师性暴恶,喷恚嫉妬及我慢,则资不能近,设虽亲近,反获罪咎,而无成就,是故上师赋性调善,无喷恚等,则资弟欢悦而获福利也。准《空行帐本续》云:

赋性调善无嗔恚,无嫉妬慢离执着,

而不乐畜多徒众,如是上师不应捨。

若是初学,曾未习定,定时勿久,合住一枚,击一水则已,应令起定,若定时久,则性沉掉,若入定迟晚,即增盛故,须时应数多也;若是久习定者,住于禅定,经历半时或一时已,方应出定。如是画夜,几次入定,应验身界也。言水则者,谓从凌晨,寅至于卯,此二中间,经历八刻,单一移换,随其杖击及水则等,算十二,一一的着也。铭得哩斡师云:始从入定,至于出定,计出入息而为一算,如是延至二十一度,三十六度,五十四度方应起定,如是增益,每日应坐几多时,分量身界,定时不久。如或长久,生五过失:

一、于定生厌,不敢復入。二、湛定力增,鉴慧力减。三、四大杂乱,而生疾患。四、空脉风止,即生颠狂。五、寻思心乱,不能安住。是故行人欲入定时,擅不自入,须依具德师友也。
夫禅定者,了一切法,如幻如梦,于一切法,不作意也。故龙树云:

慧无毫髮之所遣,定无毫髮之所思。
准胜慧到彼岸云:

思是此岸救世实演说,若捨其思即能到彼岸。
又那曷云:

虽说有念,无生超意,即于乐明无念,离于作意,许有心等。

又圣教云:「着空成缚,住有亦缚,是故不应住空有也。」

又云:「无有显现法性者,不整纵放是禅定。」捨失定因,住寂静处者谓「失定因」,有其五种:

一、生邪见心,即失定心。

二、身力衰微,即失定心。

三、视近于彼,犯大记句,有留碍者,即失定心。

四、住大众营中,办诸务者,即失定心。

五、地宫凶恶,及以亲近无德女人,即失定心。

所以师云:「定心未得坚固之间,应须避于微小苦缘,既得坚固,百乐俱奏,天女现前,受五欲乐,转严定心,如暗室灯,微风能灭,大火盛时,风能助火。」
因嘚囉波底师云:

行人定心未得坚固间,微小苦缘真实应须避,

既得体性清静坚固者,苦缘胜缘皆作助益友。

以上所说,乃我历年修持经验,及过去诸位上师所讲的修定开示,有的已载于大乘要道密集,今将记录整理出来,供我修法弟子,于坐禅时有所借鉴,又当体会其精神,勿死于句下。如击水则,乃古代无时钟,用此记时,现在有了时钟,不须击水了。看时钟也只有大致不差,不能毫无出入,总在人之灵活运用,不过,修定最好依赖有传承及有修持经验的良师益友,方能有益无损,此种师友贵在具佛法正知,不落断,常二见,依止此人,方使自己有辨别邪正,判断是非,而不致误入歧途,遗憾终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