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 第二讲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衆空花灭于虚空,不可言说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衆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因为有无明,所以妄见生死;因为有生死,所以妄见湼槃。对于这本来没有,而妄现出来的东西,怎麽还能去研究它有没有呢!佛看一切世间的人就是颠倒在这儿。根本是虚妄的东西,还硬去分别有,还是没有。其实这连「有」带「没有」全都是无明。无明一没有了有没有也谈不着了,根本没那回事。

这又为什麽会有无明呢?这无明也是没有实体的。无明若是有体性的话,这无明永远也灭不了。就因为它不是真东西,只是一阵子迷惑。就好像人的脑子一下子转向;等一会儿醒过来之后,就什麽事也没有了。「如梦中一下子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无明就好像作梦。

在梦中看见轮迴生死。就好像梦中遇到种种好坏的境界;在梦里面是真有。你要说没有;那他还当真的不得了,等他醒了之后,他自己也明白了。问题就是他现在没醒;没醒的时候一切都显得没有明白的时候呢,这就是无明。明白之后呢,那就是有智慧了,醒了;开悟了。所以佛说一切皆空。你们大家要明白佛的意思。佛说的一切皆空;就是说生死的东西;虚妄的东西。这是空的。他有时候说有;那是指好的东西都是有的。什麽菩提啊、湼槃啊,三身、四智,都是有的。佛说法的时候,这儿有一空,另外一边那个有就来了。生死法是空的,菩提湼槃可不能说它空的。要全没有就成断灭了。但那个有是把无明去掉了,自然就有了。你要是把无明梦里的东西抓的牢牢的,你一定说它有,你这个有就得不到了。所以佛说无是为了破你的妄执。说有是因为这还有个真东西。羊车、鹿车、牛车是假的,但还真有个个大白牛车。说无说有是这个意思。

「如衆空花灭于虚空,不可言说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这空花,实际没地方生;是因为眼睛有毛病才看到花。空中实际上没生过。这无生法忍就是从这儿来的。无生法忍就是知道一切都是空花他确实见到这个无生的道理,心能够坚定不被动摇,任凭你怎说有生都不能动摇他。「忍」就是安的意思。无生的道理在他心里头能安定,凡人就不能安于无生的道理。他看到昨天才生了个儿子,明明是有生,就不信你说什麽无生法忍了。通达道理的人,那怕生了一百个儿子,他也知道,生即无生;就能忍得住,不被现象所迷惑。你在无的时候是生,大家也说生;一离开无明了,就看出来里头根本没生。「一切衆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衆生不知道一切无生,他在无生的道理中妄见有生有灭。他就不能得无生法忍。「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所以他才有轮转生死。佛的道理和外道不一样;不是一定有这个或是有那个......而是根本了解一切生死,如幻如梦;如梦幻泡影。得了解这个才行。

佛说的法如同盐。这盐是硷的;这就是说有。说无呢,就是说「不淡」。「不淡」不就是硷吗!「不淡」就是这个空,那个空,这个没有那个没有。用否定的方法,免得听法的人生幻执。实际上是否定坏的东西。说「硷」,就是用肯定的方法。用否定的方法佛教中叫「遮诠」;用否定的方法显道理。怎麽否定法?就说「不淡」。「不淡」不就是否定吗!肯定的方法叫「表诠」;例如说「硷」;直接表示出意思说一切有,就是说「硷的」;说如梦幻泡影,就是说「不淡」。般若经就是用「遮」的方法。华严、法华用的是「表」的方法。圆觉经只能说是顿教,不能说是圆教。中国祖师,天台宗,贤首法师在判教的时候,就说「遮诠」是不究竟的。「表诠」说一切有;才是究竟的。这一切有的是什麽呢?就是华严经,和法华经;这有点像澈却脱噶;什麽都有。有没有呢?确实是有。可是你得先把虚妄的放下,才见得到这个有。妄的东西不肯放下,本有的就被挡住了,就看不见了,就是六祖所悟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别以为六祖不识字,他可明白得很。别人唸一遍经给他听,他就把意思说的那麽明白;唸了一辈子经的,倒还说不出这些道理。他几句话就能叫人开悟了。他也是通达圆教的;可不光是顿。华严经的许多修法呢,还不能算顿教。前半部还可以说是顿教到后来就是渐教了。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华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如来在因地中修圆觉,在这里就是顿教。并不是有什麽方法;知道是空花,就没有轮转了。从根本解决了。也没有身心去受生死;心都是空花。七佛之中的迦叶佛留下了一个偈子:「一切衆生性清淨,从本无生无可灭,即此身心是幻生,幻化之中无罪福」。幻化的东西;没有罪,也没有福。所以达摩祖师见梁武帝就说「并无功德」。梁武帝一听就害怕了;因为过去听的佛法都是有为法,听到一切没有就害怕了,这就是不知道佛法。所谓「没有功德」就是说虚妄的功德都是靠不住的。本身清淨的功德具足一切。金刚经中说的「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復如是。」这就是说的没有功德的意思。也就是说的,真的功德。「亦无身心」,连身心都没有。有了无明才有身心。十二因缘法说到无明缘行,行缘识......。开始这无明,不过是一个念头。这一个念头;慢慢就变成行。一行动就变成识;就从无出有了。这一点一点有起来了。有起来,陷到里面了,就出不来了。入到这个圈子里之后再跟他说什麽都没有,他就不信了。当初在无明以前,确实是什麽都没有起了无明,不过是点念头,也还没有什麽物质。这一缘行,一缘识,一名色,一六入,这物质就来了。所以「身」就是这样从无而生有的。这「心」也是从无生有的。所以根本没有。要叫它没有该怎麽办呢?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这无明根本一灭了,其他也都没有了这可不是说说就算了;得真干!怎麽干呢?知道这个道理之后,因为习惯的关係,一下子去不了「执」;知道之后要不就是真心一意地参究;把周遭都忘了,一下子忽然悟了。这是一个方法。还有呢;拼命打坐,虽道不在坐;坐多了心就澄清下来了。慢慢的也能悟。或者是多唸佛,多唸咒。唸到心静了;这心同平常都不一样了,多修的人就知道这修久之后心是同别人不一样。今天不一样,明天不一样;久而久之,这心简直都凝结起来了。但真有什麽东西凝结起来吗?什麽都没有。虽然什麽都没有,但它又凝结了;就是同别人不一样。所以说「念意不随流水去,念心常伴白云閒」就是这意思。「念意不随流水去」就是唸佛或是唸咒子的不跟妄想心跑;这叫不随流水去。可是又不紧张,很悠閒;就是那个不即不离的劲儿,就是工夫。你说用得什麽功啊!也没什麽功可用。这心就这样子凝结起来;不结而结!这样子你才有希望真明白这道理。现在我们说无明是空,什麽都没有,但给你一个耳光,你还挺疼的;这就不合实际。因为我们在梦里头,梦醒了就不要紧了。在梦里就空不了。但你在梦里多照着刚才讲的方法唸唸咒子,久了也行。有得人工夫凝结起来,他也忘了房子有牆,一下子就穿过去了。跑到外面才讶异怎麽门也没开自己就跑出来了??再想穿牆回去,那回不去了。非开门不可了。有时候有那麽个劲儿。北方有个和尚唸佛就是这样。唸着唸着就从牆上鑽出去了。他并不知道有牆,知道之后他又进不来了。这就说明,是有这麽个道理。六祖说出这个道理当然没有问题;我们要说这个理,做起来可还是凡夫那一套。空花虽然是空;眼睛的白内障没好,你也只好认为有个空花。白内障治好了,叫它有花也没有了。但我们非明白这个道理,不能解脱身心。你要明白身心根本都没有这个道理,并不是作出来的没有;它本来就没有。「本性无故」。倒是「有」是我们自己作出来的。怎麽作出来的?有病吗!生白内障了,就有空花。这就是作出来的。这个空花消灭呢,也不是用个方法把它消灭了然后才没了;如果这样子的话那就是「作」而得的没有。这经上说「非作故无,本性无故」;本来就没有,不是作出来的没有。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华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淨觉随顺。」那个知道「空花没有」的那个「知」,也不实在,犹如虚空者。知道虚空呢,也像是空花一样,还是梦里头说话。真正明白的人,连这些话都没有了,心里有数了。世间上真正知道了,看透了;就是这个味儿。并不是说,我先知道了空花本空,然后又是犹如虚空......这还是在说梦话。真正明白了就没这些话了。所以说「有无俱遣」。连「有」带「无」都不要。这就是「淨觉随顺」;随顺本来清淨的圆觉。就是随顺真如。「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为什麽这样子叫随顺?因为佛性本像虚空一样,总是不动。这虚空也是个比方,并不是说虚空就是这个淨觉随顺;虚空是无知觉的。虚空也是人迷妄之后才有虚空;有世界才有虚空。一醒了之后连虚空都没这麽回事。本来就是这样的;当初我们没有无明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如来藏中无起灭故」,如来藏;就是佛性,又叫真如,又叫菩提。「如来藏」有点俱生的意思;与生俱生。就无明和佛性溷在一起。你别看我们凡夫没什麽了不起,里头藏着如来。所以看佛经,不能只看一面;听到身心一切幻化,就乾脆自己了断,跳到河里去算了......这不对,这身心里还藏着如来、佛经上的话你不可採住一句死咬着不放,这样就是没通佛法。佛经上这边这样说,那边还有另外个道理呢!因为一句话说不完全部的意思;所以这边说了空;那边又说有。你把它整个意思会通起来,才会明白佛的本意。不然的话,在密宗讲即身成「佛」;这个「身」在显教里说是一肚子屎,没什麽了不起;臭皮囊一个,虽然说这是皮囊它还有好的一面;不是说「人身难得」吗!人身就有许多特殊的地方是别的畜牲没有的。第一、「顶天立地」;人的头朝上,脚朝下;别的畜牲就爬着走。这就佔便宜了;天线都得是直的才能接收;这人也是直的。所以说人是万物之灵。人就能即身成佛,别的道的衆生得换了个身体;成了人,然后才能成佛。「无知见故」就是无念。没有知见就是没有分别,没有好丑;没有一定怎麽样,一定不怎麽样。有知见,就是凡夫;没有知见呢,就是智慧。

「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这就是衆生的如来藏,佛的如来藏也是这样;它本来就是「如法界故」;法界之内无法不俱。法界有大有小;但都遍法界;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有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之无碍法界,四个法界,实际就是一个法界;分四种说法;实际上就是一真法界。「如法界性」;如一真法界的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本来圆满,不是你修成了的圆满。本来衆生本性就是这样。这有点像大圆满。大圆满就是说一切法本来就是佛法;一切衆生的境界都是佛的境界。所以你们唸咒的时候,就该观想;比如唸莲花祖师的咒子,一切衆生的身体,都是莲花祖师的身体。一切世界都变成邬金淨土;一切衆生的心,都是莲花祖师那种心。如虚空性。这就是「究竟圆满遍十方故」。那还是修生起次第;叫大家这麽训练观想。要讲到究竟的大圆满;你修不修它也是圆满。修了半天,是幻修。不幻修一下你的无明不能去掉,你就不能知道。等你知道之后,见了这个境界才晓得,过去修了这麽许多根本同这个也没什麽关係。不修也是这样。话虽如此你不修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这就像以前一个老和尚夜里梦见一隻老虎在追他,他就拼命跑;跑着跑着他就醒了。他醒了之后说,早晓得是梦,老僧就是被它吃了也没关係。可是你要不着急,你醒不了!我们修行就像在梦里跑,后面老虎追,咱们逃。如果是醒的人就不逃了,根本没老虎吗!但在梦里,好就好在那个逃,不逃,不害怕,梦就醒不了。醒不了就不知道没有老虎。「是则名为因地法行」;释迦佛说我过去在因地就修这个。你看了这法,有什麽法吗?什麽法都没修,知道了就行了。这倒是顿超。六祖听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后来五祖传法给他,又给他讲金刚经;他更明白了!他说:「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五祖听他这麽说,知道他通了,就认可他了。要是不见自性再怎修也不行。这几个「何期」,你们仔细想想就知道,内容都不一样。「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什麽?生死、湼槃、菩提;都是万法,都是自性生出来的。为什麽有生死?你要没有真如,你也不会有生死!这自性能生万法。为什麽我要你们多看看六祖坛经?六祖坛经上有好多话经上都没讲。

比方说「真如有性,自会起念;要不是六祖,谁敢这样说!要是别人这麽说;有人就会批评这是执着了,经里面说一切无自性;六祖就敢说「真如有性,自会起念」;所以六祖教大家好好念真如。怎麽念真如呢?别人还没问,六祖自己就说了「真如有性,自会起念」。起什麽念起念念真如。就是「借婆子衫,拜婆子年」;借老太婆的衣服给老太婆拜年。真如里面有性,起了念头,掉过头来念真如。佛当初也是这样念。六祖当然也是从释迦佛那儿得来的这个。六祖是中国人,用中国话直接解释佛法,那比起印度文翻译过来的经更真截了当。这像刚出炉的热炒,不是罐头。乾脆得很。就怕你吃不出味道;有些煳涂蛋,给他好东西他还吃不出来,吃了也没消化......。「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淨心」·当菩萨的人,也是在这上面用功,在大乘中发清淨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末法的衆生,要是根据这个道理修行,就不会堕入邪见。不照这个修,就走入邪 路;修气功去了。为什麽那是邪见?不知道梦幻,在梦里头跳舞,还说是修行?!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为什麽要重宣此意呢?第一,把全篇的意思用精要的句子收摄起来,使人容易记。第二、后来的人没听到正文,而能听到偈颂,也能尝点味道。

「偈」分「孤起颂」和「重颂」两种。什麽叫「孤起颂」?凡是正文没有说到,而单独出现的偈,就是孤起颂。现在这儿的偈子是重颂。就是正文里头已经说过了,现在用偈颂重新再说一次;这叫重颂。「文殊汝当知,一 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前面正文中并没有用智慧这两个字;但意思却是要你用智慧来觉悟。觉悟什麽呢?「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花,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即得成佛道。衆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末世诸衆生,修此免邪见。」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衆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衆,及为末世一切衆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淨境界,云何修行。」

这是普贤菩萨问的问题。当然;大菩萨一听佛的开示,就懂了,本来也用不着问的。但他要想到末世衆生。将来末法的衆生想要修大乘的人,听到这个圆觉清淨的境界,知道这个很好!想知道该怎麽修行?普贤菩萨就替他们提出了以下的问题。

「世尊,若彼衆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幻」要能修真的才行啊!身心是能修的,固然是幻;所修的也是幻。「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要说身心是幻,生死也是幻;将来都会消灭,那就根本连心也没有了。我们现在的身心,都是幻化的;身体一死了,心也跟着完蛋了。人死如灯灭;气化清风,肉化泥尘!它还有什麽心呢?「谁为修行?」连心都没有了,谁在修行呢?「云何復说修行如幻?」那还说什麽「修行也是幻」?「若诸衆 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这是第二个问题。如果一切衆生本不修行,处于生死之中,不知道这是幻化;在这种情况下,叫他如何解脱?这衆生居在幻化中,以为都是真的。儘是妄想他也不承认是妄想,那要怎麽让这妄心得到解脱?

「愿为末世一切衆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衆生永离诸幻。」希望释迦佛为末法衆生,传一个方便,渐次修习。这儿说是「渐」其实也是顿。你看禅宗虽然讲的是顿超,在没开悟之前,却也还渐了不少修福修慧都有;或是打扫厕所,挑水,或是修行苦行,很精进地修持,有一天忽然就开悟了。这前面这一段的磨鍊,别看是渐,这也是顿。这是一生的事情。要说渐法,那得三大阿僧祇劫。

我们密宗,虽说三年到五年就可以得成就,可是这三五年就不容易得到。为什麽呢?前面还有许多方法要你去磨鍊。四加行得修十万。像你们现在的情况不容易做到。五个十万?比方说大礼拜十万次,叫你一天磕一百个头,大概就受不了。以前我们学法的时候一天磕三百个大头;太空法师一天磕一千个。都有经验第一个礼拜,磕的腰酸背痛,别停;过了一个礼拜之后,就不觉得酸痛了。所以这才能一天磕一千个。不过他们也有些不好的地方。磕的时候拚命,十万个完之后,他笃定享福了;将来弄个大肚子,走都走不动。前面运动得过火了,后边一点也不运动。我认为磕大头一次磕少一点不要紧,可以把时间拉长了,慢慢调节。唸百字明,四版依倒可以快点唸满。这大礼拜最好拉长点。要不然你十万遍磕满之后,每天也得磕一百个,这样一辈子磕下去;才不会变胖子。许多有成就的喇嘛都有这个毛病,年轻时修得勤,年老了都变大胖子了。那些毁谤喇嘛的人说这是吃肉吃的;其实不是。要不然别人吃肉怎麽没变胖子?这就是犯了这毛病。

所以这「渐次修习」也是个顿法。「以令衆生永离诸幻」;好叫这些衆生永远离开「幻」;以后也不要再「幻」了。「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復始。」这是规矩。「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这两个善哉的意思同前面一样。「善男子,汝等乃为诸菩萨及末世衆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衆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每个菩萨问了三遍之后,释迦佛总有一定的礼貌,对他们讲这些话。即使金刚藏菩萨问得不对,释迦佛还是说善哉善哉;并且嘉勉他能为末世衆生问法。然后真是回答的时候再把问题上的缺失指出来。

「善男子,一切衆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华而有,幻华虽灭,空性不坏。衆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末离幻,说无觉者,亦復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这儿无非是向普贤菩萨解释,末世衆生不要因为听到,一切是幻就变得没有希望了。好像一切都断灭了。这就是在解释这个。这几句话实际的意思就是说真觉是本有的。幻化灭了,觉心并不灭。别因为听到幻化的身心都灭了,就以为什麽都没有了。不是!本觉的真如永远不会灭。为什麽?因为根本就不生;人人本俱。一切众生种种幻化并不要紧,这如来的圆觉妙心不是幻化的。这许多幻化的东西都是从圆觉妙心里生出来的。这些幻化都是从空而有;空就是比方如来的圆觉妙心。幻化虽灭,空性不坏。什麽叫空性?空都空了还有什麽性呢?这点很容易把人搞煳涂;这里得先用「遮」的方法说「空性」,然后用表诠说「不坏」。

「衆生幻心,还依幻灭」;这衆生的幻心虽然是幻,还得用幻心来灭它。幻心就是幻化修行。幻心有好坏两面;坏的就是向恶,好的就向善。善的方面虽然是幻,但近乎「觉」。恶的方面就与觉相远。所以我们用善心所来修这个道理。实际上细说起来这幻的里面还是有真东西。波里面尽是水。没水就没有波。人一有了波就忘了水;其实幻化里头就是真如。这麽说就清楚了,波就是水,水就是波;什麽幻不幻全都解决了。「诸幻尽灭,觉心不动」这诸幻灭不灭,觉心都不动。诸幻尽灭了,觉心固然不动;衆幻要是没灭,觉心也没动。它要不动,永远不动。不必等「幻」灭了才不动。

「依幻说觉,亦名为幻」,对幻说觉,这是相对法;那个觉也是幻。等人真正无明灭了,觉也没了,那才是不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復如是,」愣严经上也有类似的话。你说有个觉,这就还没离幻。你说没觉,「没觉」也是幻化。「是故幻灭,名为不动。」所以有觉,没觉,连「幻」及「不幻」统统灭了,然后才叫不动。实际上你就是不灭这些东西,还是不动。等灭了之后才说不动,那个「不动」也是动。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衆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復远离,远离为幻,亦復远离,离远离幻,亦復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譬如鑽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诸幻灭尽,不入断灭。」

这段教大家远离虚幻的方法。「由坚持远离心故」是说坚持着远离的心,念念在远离诸幻上用心。久而久之,对外面的幻就不贪了;就是「心如幻者,亦復远离」。然后呢;这想要远离幻化的心也是幻的。这个心也得远离。第三步呢?这离远离幻的心,也要远离。弄到没办法离了,这才是除诸幻。就是远离到头了,再远离也没东西了。

这才得无所离;就离诸幻了。实际上这妄心要想去除掉,跟本没完这个幻没了,那个幻还有;四个就够了吗?四十个也不够!还是根本不管它那麽回事;「随它去,莫管它」,那倒还好些。看经可别被经转死死地照着做,反而愈做愈煳涂。有许多人看到这个经说要这麽修他就这麽修;那个经说那麽修,他又那麽修。根本没搞通经的意思;所以还是有师承好。有些人连经是真是假都分不出来。「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这是愣严经上说的,嘴里说这是当归,这是附子,这是大黄,人参......我什麽都有......。真正把这几味药拿来,他还不知道呢。佛法有这麽多东西,你别到处认为这个可用,那个可用;拿来瞎修。这就是说葯的人不懂得葯。有些葯没病的人吃了会要命的。葯得对症才行。要得活学活用才行;不是拿来了就瞎修。这而虽说「得无所离,即除诸幻」,但要真叫衆生这麽做,就不行。衆生要真没东西可离,他就去找合的东西去了。衆生没明白根本的道理叫他这麽离那麽离,都不行。仔细想想,六祖就不走这路子。知道这一切幻化,知道了就行了。见性了!见什麽性?见虚空性了。这虚空不灭。见了性之后,这些东西自然就没了。没见性你叫他离,那愈离愈多。所以说「断除妄想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有些庙子门口写着「无门何用扫」,也是这个意思。西藏喇嘛倒不太说这些怪话。「譬如鑽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復如是」这就是说修到家了,全没有了。修法也不可得。就像鑽木取火,火出来把木头烧成灰了,风一吹全完蛋,什麽也没有了。幻也就这麽没有了。

「诸幻灭尽,不入断灭」,修佛法的人灭了诸幻之后,并不入断灭。虽不入断灭,又什麽都没有。有句话形容这情形:「若言其有,不见其形;若言其无,圣以之灵」。说有个灵性也不对,恐怕别人误会成灵魂了。反正这地方,要自己修到了那就知道。才晓得不入断灭的道理。现在我也说不出来。就是有那麽个劲儿。是什麽都没有,但还是有心。真如有性吗!但要问是什麽样子,那又拿不出来;又像什麽都没有......。就有这麽个味儿。这奥妙就奥妙在这里。这个奥妙人人都有;得了这个就有神通了。一下子就全有了;一下子忽然都没有了。神通就有这奥妙。本来诸法就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有烦恼,有空花;本来是这样奥妙的,变成咱们那样子了。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知道是幻化,怎麽离法呢?没有什麽方法。知道它是幻化的,就离开了;不是有用什麽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这东西明明是假的,你知道就没事了。等于是西洋镜已经弄穿了。还需要用什麽方便去把心给弄明白?!你就知道了就明白了;也就离开了。「离幻即觉」离开了之后,不就觉悟了吗!也没有什麽渐次了。「初于闻中,入流亡所」就是渐次;别咬着当宝贝。那不属于开悟上的事。你看有些祖师开悟之后就没迷过。开悟就悟了。也没有渐次;也不作方便。以前有个公案;有个和尚半夜里叫「我可知道了」!把大家都吵醒了。老和尚说大家睡觉,明天再找他。第二天上堂说法的时候把昨晚大叫的和尚叫出来;问他。你昨晚人家在睡觉你叫唤什麽?你知道了什麽啊?说说看。那和尚说我知道原来尼姑是女人作的。吔,大家以为他这是废话。那老和尚听了这话倒不响了。过了几年之后那老和尚传法,传给他了。老和尚就是知道,那和尚知道了尼姑是女人作的。当然和尚是男人作的。(衆笑)

「一切菩萨及末世衆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