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造
三十年前,余曾於常樂文庫第一集《藏密發凡》中,寫「禪宗與大圓滿」一文,說到兩者之間的異同;禪宗用參「念佛是誰?」等話頭的方法,使人於不斷參究中明心見性,當時禪宗祖師為應一時之機,設此機關,引人入道。於此開悟者固然很多,然歲久弊生,淪於口頭,往往難於摸索,而大圓滿澈却定,口訣在空有之間,依之修習,易於發揮本有的自然智,不落斷常二見,是紅教中的大中觀。此外,藏傳的般若定修法,亦頗契漢族佛教徒之機,因漢族喜誦般若心經,但只能口誦、講說,修法闕如。昔貢噶上師於南京講般若心經後,特授以般若定之修法,聞之者獲益良好。我們初度於西康學法歸來,也是覷破漢族學佛習慣,先授以般若定,上海及各處學者亦頗歡喜。此雖不等於修澈却定,可作為修澈却之前行,以此打好基礎,修練成習,則於澈却大定甚為相近。如此則不獨口誦經文,且有觀想,持咒,習定之修法。其法,有加行,正行,結行之次第:先觀想般若佛母像,依次咒輪觀誦揭諦咒,是為加行。正行者,觀一切入一阿字,阿字化為虛空,即於此空體上無緣而定,是為正行。靜坐畢,念迴向偈,將此習定功德迴施切眾生,普願自他皆成般若佛母,是為結行。
此之修法,自力與他力結合,真空與妙有齊修,既無弊端,又易相應,行之稍久,能使身心安樂,漸悟空性圓明,於佛法世法均有莫大收益,信乎其不可忽視者也。
我們佛法中習定,其目的在於了生脫死,成菩提道,此是主要目標,至於神通等境界,乃其附帶所得,得亦不著,著則妨碍習定,密宗有專修各種神通等法,當時我師勸我宜學修大法,勿因小而失大也,且修大法與修小法所用時間貸價,相差無幾,而收獲懸殊,故我們修佛法者,宜依上師三寶之遺訓而端正其態度,是為至要。習定道理,印藏大德皆留下許多口訣,現在恭錄幾段,請同好者參攷,當能獲益非淺。
《大乘要道》大手印要門龍樹云:
見解不具壞禪定,不解義人壞說法,禁戒放逸壞出家,生謟誑心壞菩提。
善餘師云:
有見無行其見不究竟,有行無見即非出離行,見行雙具即是勝勢行。
初學應可依附大寶上師功用有八:
一、具持禁戒,功用備足。
二、具大智慧,能斷增益。
三、師承不斷,具有攝授。
四、知定分量,能入等持。
五、攝授月資弟,能辨根器。
六、善能對治,禪定碍難。
七、不慕名利,罷休世務。
八、賦性調善,無嗔恚等。
(一)具持禁戒功用備足者,謂所依上師,具受四主,未曾毀犯,觀誦圓滿,增長之相,究竟五相,可獲一相。又復上品能化中圍,授主攝受。中品瓶等舉在空中,而令受主。下品即解十種真性,令授主戒,若具斯用,其資現身,或中有七生,決獲成就也。
(二)具大智慧能斷增益者,謂具多聞,善能指示外道聲聞,唯識中道果乘四續,互不雜亂,各各見宗。故金剛尖本續云:師若不具智慧者,諸宗雜亂成疑惑,是故應須具智慧師也。
(三)師承不斷具有攝受者,謂相續師等各得定心,而具威力,如是師處獲主道攝授而不斷絕。故喜樂本續云:主戒攝授未斷處,主要門等應聽受,是故應須攝授師也。
(四)知定分量能入等持者,謂定心殊勝,善能出入,化導於資。隨久修新學,身界分量,宿生誓願,上中下等,驗定久近,即依要門,能令調習。所以師云:
不了定之分量及入定,不辨身界勝劣功與過。教導他時覺受正量斷,不成利益應當戒身語。
(五)攝受資弟,能辨根器者,謂攝受資弟,俾受主時,須知得戒及不得戒,設雖得戒,於主道中,堪修何等,而能授記。准《空行出現本續》云:
師能辨驗於根器,又能審察得戒因,復依主道能授記。
乃是能付成就師。是故須要能辨根器之上師也。
(六)善能對治禪定碍難者,謂資修時,於身發生四大碍難,或天魔碍難,或生觸犯記句難時,了知彼難依何而起,各隨所宜而能對治善方便也。准《記句海本續》云:
初修習時,生種種碍難,善能對治者,是具方便師。
(七)不慕名利罷休世務者,謂念世無常,唯求最上佛果菩提,若能依仗如此之上師,其弟子亦於罷休名利,其心求於勝道,而心解脫也,師若不然,資亦不爾。准上樂輪本續云:
不求利養及名聞,棄捨輪迴愛願事,
而能化導有情者,隨彼趣入得勝道。
是故須依厭離輪迴,不慕名利之上師也。
(八)賦性調善無嗔恚者,謂師性暴惡,噴恚嫉妬及我慢,則資不能近,設雖親近,反獲罪咎,而無成就,是故上師賦性調善,無噴恚等,則資弟歡悅而獲福利也。准《空行帳本續》云:
賦性調善無嗔恚,無嫉妬慢離執著,
而不樂畜多徒眾,如是上師不應捨。
若是初學,曾未習定,定時勿久,合住一枚,擊一水則已,應令起定,若定時久,則性沉掉,若入定遲晚,即增盛故,須時應數多也;若是久習定者,住於禪定,經歷半時或一時已,方應出定。如是畫夜,幾次入定,應驗身界也。言水則者,謂從凌晨,寅至於卯,此二中間,經歷八刻,單一移換,隨其杖擊及水則等,算十二,一一的著也。銘得哩斡師云:始從入定,至於出定,計出入息而為一算,如是延至二十一度,三十六度,五十四度方應起定,如是增益,每日應坐幾多時,分量身界,定時不久。如或長久,生五過失:
一、於定生厭,不敢復入。二、湛定力增,鑒慧力減。三、四大雜亂,而生疾患。四、空脈風止,即生顛狂。五、尋思心亂,不能安住。是故行人欲入定時,擅不自入,須依具德師友也。
夫禪定者,了一切法,如幻如夢,於一切法,不作意也。故龍樹云:
慧無毫髮之所遣,定無毫髮之所思。
准勝慧到彼岸云:
思是此岸救世實演說,若捨其思即能到彼岸。
又那曷云:
雖說有念,無生超意,即於樂明無念,離於作意,許有心等。
又聖教云:「著空成縛,住有亦縛,是故不應住空有也。」
又云:「無有顯現法性者,不整縱放是禪定。」捨失定因,住寂靜處者謂「失定因」,有其五種:
一、生邪見心,即失定心。
二、身力衰微,即失定心。
三、視近於彼,犯大記句,有留碍者,即失定心。
四、住大眾營中,辦諸務者,即失定心。
五、地宮凶惡,及以親近無德女人,即失定心。
所以師云:「定心未得堅固之間,應須避於微小苦緣,既得堅固,百樂俱奏,天女現前,受五欲樂,轉嚴定心,如暗室燈,微風能滅,大火盛時,風能助火。」
因嘚囉波底師云:
行人定心未得堅固間,微小苦緣真實應須避,
既得體性清靜堅固者,苦緣勝緣皆作助益友。
以上所說,乃我歷年修持經驗,及過去諸位上師所講的修定開示,有的已載於大乘要道密集,今將記錄整理出來,供我修法弟子,於坐禪時有所借鑒,又當體會其精神,勿死於句下。如擊水則,乃古代無時鐘,用此記時,現在有了時鐘,不須擊水了。看時鐘也只有大致不差,不能毫無出入,總在人之靈活運用,不過,修定最好依賴有傳承及有修持經驗的良師益友,方能有益無損,此種師友貴在具佛法正知,不落斷,常二見,依止此人,方使自己有辨別邪正,判斷是非,而不致誤入歧途,遺憾終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