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圓覺陀羅尼經;這部經在佛所說的經當中,屬於頓教大乘。所謂「頓」;是指頓超的意思。一下子就能悟,悟了就成佛。不過要是一下子不能開悟,用上幾年的時間,甚至幾十年;慢慢的悟了,這也算是頓教。因為,到底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在這幾年或是幾十年的工夫,就是在陪養頓的習慣;使一個人由不聰明到聰明。到了悟的時候,一下子就悟了。有些人一下子,只悟了一部分,也有一下子完全徹悟。這徹底了悟,也叫桶底脱落。這部經,說的就是頓悟的道理。什麼是頓悟的道理呢?單刀直入,沒什麼嚕理嚕囌,修這修那的。只要你有佛性,那怕煩惱很多;陡然間把你的佛性拎出來,叫你看,讓你親自看到自己的佛性,絲毫不受無明煩惱的影響。這就是單刀直入。不需要再去斷什麼煩惱,用什麼工夫。若要是修這個修那個,那就不是頓悟,而是慢慢來了。當然;修行也是好的,不過就沒這麼乾脆了。
有人說:「現在眾生,是鈍根;聽那些頓超的法,聽不來,得慢慢來。」這種話不對。一個人要是遇到了鈍根的師父,說的盡是漸教;那個人即使本來是聰明的,也慢慢不聰明了。要是師父多給他說些利根的話,多傳些頓超的法;就是笨的人也會慢慢變聰明。一個人修行,與外面的因緣很有關。所謂三因佛性;證因佛性,緣因佛性,了因佛性。這裡說的頓,有點像紅教裡徹卻的境界,紅教裡還有比這個更頓超的法;一般人不知道,還以為我言過其實呢。
現在向大家介紹一下經題的種類。經的題目,一般來說不出七種;叫七種立題。那七種呢?單三,複三,具足一。
單三—單人,單法,單喻。經題以一個人做名字的叫單人;如阿彌陀經。單以一個法來立名的稱單法;如大湼槃經。單以一個譬喻為經名的叫單喻;如梵網經。
「複三—人喻,人法,法喻。「人喻」;用人和譬喻合起來成為一個經名字,比方如來獅子吼經。如來是人,獅子吼是喻。「人法」;例如文殊問般若經。般若是法,文殊是人。法喻立題;比方妙法蓮華經。妙法是佛法,蓮花是比喻。還有人、法、喻三個合起來成為一個名字。如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是法,佛是人,華嚴是喻。雖然佛所說的經很多,經名的總原則就是這七種。現在各位看看這大方廣圓覺陀羅尼經是七個當中的那一個呢?這該算是單法立題。大方廣是法,圓覺也是佛法,陀羅尼還是佛法,這是單法立題。
大方廣圓覺陀羅尼這幾個字怎麼講呢?「大方廣」就是體、相、用。體大,相方,用廣。換句話說,就是法、報、化三身。
體;就是真如之體。
相;就是無相之相。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也是屬於這裡頭的妙相。為什麼說妙相呢?雖說無相,卻又可見。雖然可見,卻又不是滯礙的東西。這是妙有。
用呢;就是化身,普遍一切;所以說廣。佛法也是這樣。它的體;體性空。它的相;自性明。它的用;大悲周遍。
「圓覺」,簡單的說,就是圓滿大覺。這圓滿大覺指的是什麼呢:就是指諸佛及衆 生,若凡若聖;這些人的圓滿覺性。佛是這個覺性;衆生沒成佛也是這個。
「陀羅尼」,意思是總持。佛法說總持,是指一切要義都在這裡面。執持著。也就是說,圓覺的體、相、用三大;把一切佛法包括在裏頭。密宗是圓覺,顯教也是圓覺,參禪唸阿彌陀佛總離不開圓覺。你沒成佛也是圓覺。雖然你看你自己是凡夫衆生,實際上你同佛一樣清淨。這就是總持法門;這就叫圓覺。
「經」;不是印度話,是中文的習慣用字。印度話中叫「修多羅」;意思是契經。「契」者合也;指這個經義上合諸佛之理,下合衆生之機。
「經」也是不變的意思。又叫「徑」—路子。這裏用四個字來包括。貫、攝、常、法。「貫」就是貫穿;指經的意思前後貫穿。「攝」者收也;能把凡是這類的對象都收集起來。「常」就是不變的意思;天地有變,此義不變。佛曾說:「日可令冷,月可令熱,佛之所說,無有異言。」
「常」,同時也是指過去諸佛用的是這個方法成的佛,度的衆生。現在諸佛也是用這個方法,成佛,度衆生。未來諸佛還是用這個方法。
「法」,就是軌道。是成佛作祖的軌道,法則。有這四個字的精神,才能稱之為經。否則只能算是論文。
現在經題說完,開始說正文。這譯經者的名字,翻成中文就是佛護。現在告訴各位一個訣竅;這第一段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嚴住持,是諸衆 生清淨覺地,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圓滿十方,不二隨順,於不二境現諸淨土。與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
六種成就。什麼叫六種成就呢?信成就、聞成就、時成就、主成就、處成就、衆成就。「如是」就是信;意思是「如此」。這裡面就包含了信的意思。「我聞」是聞成就;意思是,「這是我親自聽來的」。「一時」;是時成就。印度的習慣,不記詳細的年代,只籠統地說一時。「婆伽婆」就是佛;是主成就。也就是我們唸的百字明咒中的「班葛灣」。為什麼這兒不直接用佛這個字呢?因為婆伽婆有自在、光明莊嚴、名望、吉祥、尊貴六種意思;若是翻譯成中文名詞,不能涵蓋全部的意思;所以保留梵音。這叫多涵不翻。翻譯佛經有五種不翻;多涵不翻,秘密不翻、尊重不翻、循古不翻(以前的經就不翻,現在也循例不翻)。玄裝及鳩摩羅什法師都採用這個原則,話雖這麼說;也有例外的。比方說舍利弗,在心經上就譯成了舍利子。有些人還因此誤會成修道人的舍利。
「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三昧是譯音;玄裝法師翻成三摩地三昧就是正受。這種情形叫華梵兼舉。中文叫正受,印度話則叫三昧。兩者兼而有之。正受就是入定。正是對邪而說的。外道法得到的定是邪定。什麼氣功啦、發氣啦......這些東西心理作用的多,真正得少。晚近以來談到氣功都有點迷信。這是因為長久以來都在談神通,但卻沒有一個有的。於是乎大家拼命用功,一有點依稀彷彿,就說我得神通了。要不然就是說我會發氣。這多半是心理作用;你們不要輕信。那些自稱會發氣的人,生了病,也得找醫生看病,自己也救不了自己。
如來講的是正定正受。首先心要正,要實事求是;不要瞎幻想。「大光明藏」,就是一個庫藏。這庫藏裡盡是光明。神通呢?神明天性,通明慧性。我們不在乎天眼開不開,佛的神通都是光明正大的。
「一切如來光嚴住持」;就是一切佛以光明來莊嚴這個境界;這也是一切衆生的清淨覺地。也就是說,既是佛的境界也是衆生的境界。衆生自己看不出來自己有這個東西,佛倒看得出來。佛看一切衆生都是佛。我們現在看自己好像是染污的;但你的「本來」卻是清淨的。染污的就像是波,清淨的就是水。因為我們在波浪裡所以看不見水。佛在波浪外,就看到波就是水。我們衆生的清淨覺地就是如此。我們雖然只看到煩惱,但煩惱也沒離開這個清淨。「身心寂滅,平等本際」。因為證到了這個東西,就身心寂滅了。不動就是寂。滅就是不生了。不生也就不滅了;就是滅了「生滅」。並不只是滅了「生」;而是連「生」帶「滅」通通給滅了。這才叫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如果光滅「生」,就歸於滅了。滅到一定的程度,又生了。要是滅了生滅呢,就永遠不動了。永遠不動是什麼?如同一個人神經病好了,就不會再有神經病。如同金子去掉沙泥,就不會再生沙泥。這就是寂滅的意思。「圓滿十方,不二隨順」。「十方」,是無盡的意思;指東西南北,四維上下。佛的覺性是遍一切處的。「不二隨順」是倒裝文法;就是隨順不二。隨順不二的道理。六祖說過;佛法是不二之法。什麼是二呢?佛、衆生這是兩個,生死和湼槃這是二,好、壞是二,現在、將來這是二。這此都是相對法,都是二。要是處在二當中就不能隨順不二;而是隨順二了。隨順二會怎麼樣呢?那就苦了!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全來了;凡是倒楣的事都歸你......。為什麼呢?因為你有了二,落入相對之中。你明明想要樂,樂到極點就變成苦;這全是因為你有相對的觀念。佛不是這樣;佛是不二隨順。好的就是壞的,壞的就是好的。佛看到了事情的根本;好的是壞的變的,壞的也是好的變的,兩者可以互相轉化,全沒那麼回事。佛就是隨順這不二的道理。雖然說是不二;卻又可以顯現出二來。因為世間有二的分別,佛就能隨順世間,作出「二」來。如果不能隨順世間,那就不是「不二隨順」了,反倒成了二了。於是在這平等不二;沒有淨沒有穢的當中;又能顯現淨土,這說了半天;實際上就是解釋「入於神通光明藏三昧正受」。這也就是佛的本事。「與大菩薩摩訶薩十萬人俱」,這是衆成就。「衆」就是聽法的對象。「摩訶」是大的意思。「菩薩」譯成中文是「覺有情」。十萬個大菩薩裡十二個為代表。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辨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等而為上首。與諸眷屬皆入三昧。這十萬個菩薩與其眷屬都在入定。然後在定中問法、定中說法。這部經與別部經不同,就在這兩點。大家都來了,都一起入定。入定當中,菩薩們起來問問題,並沒有離開定。釋迦牟尼佛也答覆了,也沒離開定。這就顯示了這個經不可思議。不過說是這麼說,佛在入定與出定時都是一樣的。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也都有這個本事。這裡所說定中問法和說法,無非是經家叙述意— 結集這個經的人,他講出這個意思。實際上對佛而言,入定就是出定,出定就是入定。
這經上繼續說了;入定時大家「同住如來平等法會」,就是大家都平等不二。這時文殊菩薩起來問法了。這文殊師利菩薩,大半都現小孩相;稱文殊師利童子。他的道場在五台山。在華嚴經上有記載東震旦國(中國)有清涼山(五台山).........文殊師利童子住彼,一萬菩薩圍繞而為說法。文殊菩薩,智慧第一,是古佛應化而來。他比釋迦佛還要早就成佛了;他是七佛 之師。而且每個佛成佛的時候,他都會來捧場。成了佛之後,絕對不會是能上不能下;文殊菩薩老早就成佛,而他現在卻來娑婆世界現菩薩身。釋迦佛也是如此;他雖然在這個世界成佛,在別的地方也許現的是菩薩身, 或是阿羅漢身甚至於凡夫身都不一定。妙用無窮!文殊菩薩;古佛再來,他來請佛法。請佛法並不是為他自己;而是為衆生請法。他還有什麼佛法不懂!這時他從大眾中即從座起。他既是當弟子的,就有弟子的樣子,不會因為是七佛之師就不行禮。所以他也叩頭,還繞三個圈子;禮貌很周全。然後兩腿跪下,雙手合掌,開始問了。「大悲世尊」,這就是喊佛一 聲。「願為此會諸來法衆,說於如來本起清淨因地法行。」這是請如來為來此聚會的聽衆,說一說如來還沒有成佛以前,如來修的因,和修的法。也就是問如來怎麼樣子修;怎麼樣子成的佛?這叫因地法行。及諸菩薩於大乘中,發清淨心,遠離諸病,能使未來末世衆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三請,終而復始。
這是文殊菩薩請法的意思。第一個請佛教大家怎麼樣發清淨心。第二是如何在修行中能遠離諸病。這個同金剛經上「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差不多。「降伏其心」就是指有了病才要降伏。「云何應住」就是發清淨心。「無量無邊衆生。實無衆生得滅度者」就是遠離諸病。如是滅度如果認為我度了許多眾生;別人都比不上我。這就是病;這時就要遠離諸病;降伏其心。學佛的人一驕傲就不值錢了。心裡頭要是沒毛病,嘴上吹吹牛沒什麼要緊。要是臉上很謙虛,一肚子我慢,那才是有毛病。「能使未來末世衆生求大乘者,不墮邪見。」這個很要緊;求大乘的人墮了邪見就壞了。就是著魔了。所謂「不怕千年不悟,就怕一時著魔」。知見邪了,路子就邪了。所以文殊菩薩特別請佛給大家說清楚了。「如是三請」,禮貌非常周到。若是請一回;恐怕請法的人馬虎了事。請兩回呢;恐怕請法的人心裡存著「我也請過法了,他再不答應,我也就算了。」的心態。這心態就不誠實。要三回,才真表示殷切要再不答應,再請三回。佛雖說是普渡衆生,在這普渡之中也有嚴格的一面。不是真心誠意,佛也不見得說。「爾時佛告文殊師利菩薩言:善哉、善哉」,佛看文殊菩薩這麼真誠地請法,也讚嘆文殊菩薩說,好極了!好極了!好在那裡呢?第一、能問如來因地法行,這是第一個善哉。第二、能為未來修大乘的人,問如何讓他們得正住持,不墮邪見。有這兩種好,所以稱善哉,善哉。「得正住持,就是得到正當的依靠。同「云何應住」一樣。得正住持就可以不墮邪見走上正路。「汝今諦聽、當為汝說」,你好好的聽著,我應當為你說。「時文殊師利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佛就說:「善男子,無上法王有大陀羅尼門,名為圓覺」「無上法王」就是佛自己,得成了佛才有資格這麼稱。有一個大秘密的總持門,名叫圓覺。這圓覺有什麼好處呢?「流出一切清淨,真如菩提,湼槃,及波羅密,教授菩薩。」這地方說到圓覺,就說什麼都是圓覺裡流出來的。下回要是講真如,那就說圓覺是真如裡流出來的。將來講菩提的時候呢,那就真如連圓覺都是菩提裡流出來的。這幾個名詞就是一個意思。就等於說,大海能流出一切海水。其實大海和海水都是一回事。在這裡要表示上至諸佛下至衆生都是一個覺體,所以說圓覺。如果要表示真實不虛、如如不動的意思,這圓覺就變了名字,叫真如。其實還是那個!在這兒不要生分別。總而言之,這圓覺流出一切佛法。「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圓照」是一照一切照。「清淨覺相」則是不照則已,一照全清淨。講了半天的圓照,你們沒有在實際的東西上體驗過。剛才講到波就是水,水就是波;煩惱就是菩提,菩提就是煩惱。在禪宗裡面也有這個話。禪宗的教授裡面認為,妄想沒什麼關係,妄想就是真如。以前有個老和尚上堂說法的時候,當時座中有個種菜的和尚,他有點本事;他就問:「家賊難防又如何?」老和尚答:「識得不為冤」。意思是說,只要你認識它,它就不是你的冤家了。種菜和尚說的「家賊難防」就是指妄想。妄想一起,六根裡頭,東西就被它偷去了。人若是一動了妄想,精華就從六根跑了。外面的賊倒防得了,家裡頭賊難防。但只要知道它是你家裡的賊,東西就偷不去了。那種菜和尚又問:「識得之後又如何?」老和尚答:「死水不藏龍」。這就是說識得之後,裡面得有真智慧發生才行。不然一潭死水,雖然不為冤,但也起不了好作用。種菜和尚又問:「如何是活水龍?」老和尚答:「興風不作浪」。什麼叫活水龍?興風,不作浪。沒浪!這整段對答的意思就是說,妄想是賊,識得賊了之後,千萬別成了一潭死水,那就藏不了龍。那要怎麼樣才是活水龍呢?就是那個賊並沒跑走;這妄念還是照常有,可是不能起作用。在達摩四論裡頭說:「雖有餘習,不得為害」。這才是佛法。後來種菜和尚又問:「傾丘倒嶽時如何?」這就是問人死了怎辦?大概那點是個秘密,老和尚就不說了。就回答:「闍梨啊,莫傷了老僧的袈裟角」。這是禪宗眼目在這兒跟大家說清楚了。
「云何無明;善男子,一切衆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猶如迷人四方易處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譬彼病目,見空中華及第二月,善男子,空實無華,病者妄執,由妄執故,非唯惑此虛空自性,亦復迷彼實華生處。」
「這「一切衆生,從無始以來,種種顛倒」,顛倒就是神精錯亂。「從無始來」就是從來就是這樣。在這部經後頭金剛藏菩薩問到,如果衆生本來清淨,為什麼又起無明?佛認為這不是正問。其實衆生因為根性的緣故,難免在這個地方會心生懷疑。你說為什麼衆生本來清淨,忽然又起了無明呢?衆生不知道他有無明,他從來就是這樣。在這兒說的很清楚「從無始以來,種種顛倒.........」。他雖然有佛性,但根本沒成過佛。所謂成佛是後來有佛出世了,衆生聽到佛法了,才知道這個道理。從本以來沒聽過佛法,他當然不明白。等到明白之後,就不會再不明白了。
迷惑的人,就像把東西南北弄亂了,找不到地方。我們無明,就同這個。實際上的迷是什麼呢?「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這是我們迷的地方。若是問你在什麼地方?你看看自己的身體,這不就是我嗎?這身體地、水、火、風四大種所成。身體上的筋、骨、皮、肉這些硬的東西,是地大。眼淚、鼻涕、大小便溺是水大。身上的暖氣是火大。身體會動作是風大。這四大合成,本來不是你,你硬認為是你。到時候身體會死。死了一點也帶不走;怎麼會是你呢?這只不過是向父母借了個房子用一用。
你說,這身體不是我,心是我。你這個心,不是真心;離不開色、聲、香、味、觸、法。看見色,有色心;聽見聲音,有個聲音的心。這都是由客觀環境引起來的心。這客觀環境中的色、聲、香、味、觸、法一沒有了,你的信心也沒有了。所以這不是你的心,這是六塵緣影。「緣影」就是攀緣這影子。這色、聲、香、味、觸、都很清楚,不必解釋;「法」呢,就是色、聲、香、味、觸留下來的影子,還在你腦子裡轉。例如昨天你要是看了什麼好看的東西;到今天,那東西已經沒有了,但影子還在你腦子裡轉,這叫法塵。你心裡想的無非這六種東西;除了這六種就沒有了;這樣的心不是真心;是六塵緣影為自心相。這六塵緣影的心,還是依靠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有身體才有這種心,身體死了,這種心也沒了;都是假的。如果是真心,有眼睛固然看得見,沒眼睛也看得見。有身體也行,沒身體也行;那才是真的。
人的苦呢,就是從這假身,假心來的。一把它當真了,那就殺、盜、淫全來了。別人對不起我,那我也要對不起他了......。會這樣就是因為兩種顛倒。譬如有個人,眼睛有毛病;看見空中有花。實際上眼睛好的人來看,空中什麼都沒有。這個人因為眼睛有毛病,而虛妄執著空中有花。這個人不但不明白,空中本來沒有花;而且「亦復迷彼實華生處」。
他也不明,花是生在他自己的眼裡,而不是在空中。這樣一來,就輪轉生死,起惑造業就來了。假如不顛倒,就根本沒這回事了。所以這叫無明。無明就是不明白。